ID: 23489354

24.2解一元二次方程(第3课时 因式分解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721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教版,格式,24.2
  • cover
24.2 解一元二次方程 课题 第3课时 因式分解法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课本P43-44 教学目标 1.了解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灵活选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经历探索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转化、降次的思想方法. 4.通过探究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能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选择适当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互动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解下列方程:(1)x2-2x-2=0;(2)2x2+7x=4. 解:(1)∵x2-2x=2,∴x2-2x+1=2+1, 即:(x-1)2=3,x-1=±, ∴x1=+1,x2=-+1. (2)原方程可化为:2x2+7x40. ∵a2,b7,c4; ∴b24ac7242 (4) 81; ∴x==, ∴x1=,x2=-4.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答案.师生共同复习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学生再次经历了配方法和公式法解方程的全过程,为本节课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做好铺垫. 2.实践探究,学习新知 【探究】 问题1  解方程x2-2x=0. 配方法: 配方,得x2-2x+12=12,即(x-1)2=1. 两边开平方,得x-1=±1. 解得x1=0,x2=2. 公式法: a=1,b=-2,c=0. ∵b2-4ac=(-2)2-4×1×0=4. ∴ 即x1=0,x2=2. 还有别的方法吗? 小亮是这样想的:如果a·b=0,那么a=0或b=0. 小亮是这样解的:将方程x2-2x=0左边进行因式分解,得:x(x-2)=0,所以x=0,或x-2=0,所以x1=0,x2=2. 你认为他的解法有没有道理?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及时补充,学生大胆尝试解该方程,小组合作交流答案,并板书过程,教师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归纳】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定义: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边化为0,另一边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进而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出原方程的根,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同得出结论. 【练一练】 解下列方程: (1)(x+1)(x-3)=0;(2)x215x=0;(3)x(x2)+x2=0. 解:(1)原方程可化为 x+1=0或x-3=0, 解得x1=1,x2=3. (2)原方程可化为 x(x15) =0, 即:x=0或x15=0 解得x1=0,x2=15. (3)原方程可化为 (x-2)(x+1)=0. 即:x-2=0或x+1=0, 解得x1=2,x2=-1.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答案,学生代表板书解答过程,教师点评并规范书写过程. 【小结】 思考: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归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方程的右边为0,左边可分解因式; (2)把左边分解因式; (3)根据“如果两个因式的积等于零,那么至少有一个因式等于零”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4)分别解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根就是原方程的根.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归纳后课件展示. 【例题】 例1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3(x-1)2 =2(x-2); (2)(x+5)2 =49 解:(1)原方程可化为:3(x-1)2 -2(x-2) =0, 即: (x-1)(3x-5)=0, 得:x -1= 0,或3x - 5= 0. ∴x1=1,x2=. 提示:在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时,要把方程化为一边为0,另一边为两个一次式相乘的形式. (2)原方程可化为:(x+5)2 -72 =0, 即:(x+12) (x-2)=0, 得:x+12=0,或x-2=0. ∴x1=-12,x2=2.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后,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答案,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对学生展示进行点评. 【归纳】 配方法要先配方,再降次;通过配方法可以推出求根公式,公式法直接利用求根公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