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家排好队 ——— 怎样排好队》是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 16 课第二课时内容。教材通过 “一米线排队、按序排队、等候叫号” 等场景,以及 “假期文明排队延伸”,引导学生掌握排队的具体方法(间距、有序、等候 ),是培养学生规则实践能力、深化社会公德心的关键内容,助力学生从 “知道排队好” 到 “学会排好队” 的行动升级。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第一课时学习,已认同排队的意义,但在 “排好队的具体方法(间距、有序、特殊情况处理 )” 上认知模糊,存在 “排队拥挤、随意插队、不知灵活应对” 问题。他们对生活场景模仿性强,需借助直观案例、实践演练,掌握排好队的细节,养成规范排队习惯。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感受 “规范排队” 是社会文明秩序的重要体现,认同排好队是公民维护公共秩序的责任。 道德素养:养成规范排队的道德习惯,掌握排好队的方法(保持间距、按序、等候、礼让 ),明白细节彰显文明。 法治观念:强化 “公共秩序规则” 实践意识,将排队规则细化为具体行动(如一米线外、不插队 )。 健全人格:通过学习排好队的方法,增强规则执行力与社会适应力,培养守序、灵活、礼让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强化 “排好队、护秩序” 的责任担当,不仅自身规范排队,还能提醒、帮助他人排好队。 教学重点 掌握排好队的具体方法(保持间距、按序排队、等候叫号、特殊情况礼让 )。 能在公共场景(如办事窗口、餐厅等 )规范排队,践行文明排队要求。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灵活应对排队中的特殊情况(如他人插队、自己着急 ),持续规范排队行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规范排队与不规范排队对比动画、生活排队方法视频 )、“排队方法体验道具”(一米线标识、叫号机模型、不同场景排队卡片 )、“排好队小考官” 情景卡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 “怎样排好队” 标题,提问:“大家都知道排队好,可怎么才算‘排好队’呢?” 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见过的 “排好队” 场景,引出 “怎样排好队” 主题。 学生活动:回忆生活,分享对 “排好队” 的初步认知,激发学习具体方法的兴趣。 设计意图:以问题导入关联旧知,聚焦 “排好队的方法”,自然开启新课。 二、讲授新课 第二模板:怎样排好队 环节 1:“排好队方法大拆解”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 “一米线排队、按序排队、等候叫号” 场景插图,提问:“这些场景里,大家是怎么排好队的?有啥好处?” 结合课件拓展 “上下楼梯排队靠右”“乘车排队先下后上” 等方法,梳理排好队的要点(间距、有序、等候、礼让 )。 学生活动:观察插图,踊跃分享排好队的方法与价值,明确 “怎样排好队” 的具体要求。 设计意图:借教材场景,让学生清晰掌握排好队的实践方法,建立行动认知。 环节 2:“排队方法体验营” 教师活动:设置 “排队方法闯关”(一米线外排队、按序领物品、等候叫号就座 ),用 “排队方法体验道具” 模拟场景(如银行办事窗口、餐厅取餐 ),让学生分组演练,强调 “间距保持、不插队、耐心等候、礼让特殊情况(如有人着急 )”,教师指导细节(站位距离、沟通语言 )。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分组演练,实践排好队的方法,强化规范排队的行动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 “实践 + 模拟”,让学生沉浸式应用排队方法,落实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环节 3:“排队问题小诊所” 教师活动:呈现排队特殊情况情景(如 “有人插队”“自己着急赶时间” ),组织学生 “当小医生” 诊断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 “礼貌提醒插队者‘请按序排队’”“和前面人沟通‘我有急事,能让我先吗’”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