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1062

【课堂无忧】14课《人人爱护公物》第2课时 大家一起来爱护 教学课+教案+视频素材

日期:2025-09-30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4次 大小:1840199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大家,视频,教案,教学课,爱护,起来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人爱护公物 ——— 大家一起来爱护》是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 14 课第二课时内容。教材通过 “轻踩踏板、制止乱画、摆放整齐、铺餐垫” 等实践场景,呈现爱护公物的具体行动,引导学生从认知公物到主动参与爱护,是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意识、落实爱护公物行为的关键内容,助力学生形成 “共护公物” 的校园文明风尚。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经第一课时学习,已认识校园公物及价值,但在 “主动、持续爱护” 上存在不足,易出现 “知而不行、独行无伴” 问题。他们有较强模仿性与集体意识,需借助同伴示范、实践活动,掌握具体爱护方法,形成 “大家共护” 的行动自觉。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感受 “共护公物” 是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认同集体行动对维护校园环境的价值。 道德素养:养成主动、互助的爱护公物道德习惯,明白爱护公物需人人参与、共同行动。 法治观念:深化 “公共财物保护” 意识,知道爱护公物是集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健全人格:通过集体爱护公物实践,增强合作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互助、担当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强化 “共护公物” 的责任担当,主动践行爱护行动,提醒、带动他人共同维护校园公物。 教学重点 掌握爱护公物的具体方法(轻用、制止破坏、整理、防护 )。 能在校园生活中主动践行爱护行动,带动同伴共护公物。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突破 “个人爱护局限”,形成集体共护意识,长期坚持并影响他人爱护公物。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爱护公物实践场景动画、“共护行动” 案例 )、“爱护公物任务卡”(分轻用、制止、整理、防护场景 )、校园公物 “爱护提示牌” 制作材料(彩纸、画笔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回顾第一课时 “校园公物作用”,提问:“我们知道公物很重要,怎么让它们一直好好为大家服务?” 展示教材 “大家一起来爱护” 标题,引出 “集体行动护公物” 主题。 学生活动:回忆旧知,思考集体爱护的方法,感知新课聚焦 “共护实践”。 设计意图:关联旧知,明确集体爱护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共护行动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第二模板:大家一起来爱护 环节 1:“爱护方法大发现”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 “大家一起来爱护” 插图(轻踩踏板、制止乱画、摆整齐、铺餐垫 ),提问:“这些小朋友用了啥方法爱护公物?能解决啥问题?” 引导学生总结(轻用 — 延长寿命;制止 — 避免破坏;整理 — 保持整洁;防护 — 减少损伤 )。 学生活动:观察插图,踊跃分享爱护方法及作用,理解集体共护的多元策略。 设计意图:借教材场景,让学生直观掌握爱护公物的具体方法,建立行动认知。 环节 2:“共护实践小剧场” 教师活动:设置 “校园公物爱护闯关”(轻踩卫生间踏板、制止同学乱画墙壁、整理清洁工具、铺餐垫护桌子 ),发放 “爱护公物任务卡”,让学生分组抽取场景,表演 “共护行动”,强调 “主动、互助”(如提醒同伴、分工合作 ),教师指导细节(语言、动作 )。 学生活动:积极参与分组闯关,表演共护行动,互相评价学习,强化集体共护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 “实践 + 表演”,让学生沉浸式应用爱护方法,突破 “个人行动” 局限,落实教学重点。 环节 3:“爱护提示牌设计师” 教师活动:提问:“怎么提醒更多同学爱护公物?” 展示教材 “创意提示”,发放制作材料,布置任务:“小组合作设计‘爱护公物提示牌’(如‘轻踩踏板,爱护公物’‘墙壁怕疼,请勿乱画’ )”,巡视指导创意(图案、标语 )。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设计提示牌,分享设计思路(如针对卫生间、墙壁 ),学习同伴创意。 设计意图:借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