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诗三首 出塞 [唐] 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写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极耐吟咏与思索。其中《出塞》一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边塞诗 又称出塞诗,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 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代表作有《燕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作者:王昌龄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是27岁的王昌龄。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sài 塞 zhēnɡ 秦 qín 征 将 jiànɡ 诵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征 秦 塞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左右结构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 / / / / / /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朝。 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 汉朝。 边关。 汉 没有回家。 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见义 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即秦朝时期明月照着边关,汉朝时候明月依旧照着边关。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只要。 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令,使。 龙城飞将 △ △ 秦、汉为中国历史上的两个朝代,它们距唐朝约有七八百年的时光。 李广是西汉著名军事将领,一生都在边关御敌,以骁勇善射、智谋超群著称。他曾经与匈奴交战七十多次,每次制敌先机。汉武帝在位时,派他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来了,都畏惧得争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内。 历史小贴士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一轮孤月照耀着边疆关塞,孤寂而苍凉。 这句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 边关忧患历史悠久 月临关塞图 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士卒 这两句反映了旷日持久的征战让守边战士不堪其苦,内心充满厌倦与怨叹的社会现实。 万里长征人未还 · 征人苦战图 万里长征人未还 边防不巩固。 ? 边塞远 时间长 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一轮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们,会想什么呢? 亲人 家 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 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 _。 想象说话: 万里长征儿未还 万里长征夫未还 万里长征父未还 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诗人王昌龄留下了眼泪。这是什么样的眼泪? 这是伤心的眼泪更是同情的眼泪。同情征人有家不能回的悲伤,同情征人的家人失去亲人的悲痛。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久戍士卒的同情 ◎结束边防不固局面的愿望 用凝重得口气读出失望、悲伤。 此时此刻,士兵们在盼望“谁”? 汉代大英雄 李广 匈奴冠以“飞将军” 身材高大魁梧 射箭,百步取人、百发百中 闪电般的速度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出豪迈、勇敢、一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