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5143

聆听 口哨与小狗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4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7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聆听,口哨,小狗,教案,格式
  • cover
《口哨与小狗》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欣赏课。这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于1905年创作的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小主人吹口哨和小狗在林荫道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采用单三部曲式,C大调。此曲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欣赏能力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但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学中,教师要从把握歌曲情绪入手,打动学生情感,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教师需及时管控学生,管理课堂纪律,耐心引导,培养学生音乐兴趣。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音乐,准确感受乐曲中开心自由、轻松愉快的心情,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感知,能分辨出乐曲中不同乐段带来的情绪变化。 艺术表现 1. 学生能清晰听辨出主题音乐,并准确哼唱出来。 2. 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表现出乐曲的轻松活泼。 创意实践 1. 学生能用合适的声势动作和乐器,生动地表现作品。 2. 发挥创造力,为乐曲设计独特的表现形式。 文化理解 1. 通过聆听乐曲、感受音乐形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2. 了解美国作曲家普莱雅及作品创作背景,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生能准确听辨出主题音乐,并熟练哼唱。 2. 深刻感受乐曲轻松愉快的情绪和所表现的意境。 3. 理解乐曲单三部曲式的结构特点。 难点 1. 教师引导学生用丰富的声势动作和乐器,准确表现作品。 2. 让学生体会不同乐段之间的情绪变化和音色对比。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表现作品时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引导交流 (1)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热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在认识它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出个小谜语。‘粽子头,梅花脚,屁股挂把指挥刀,坐着反比立着高。’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 (2) 当学生猜出是小狗后,教师接着说:“哇,大家都很聪明!那老师想问问,你们喜欢小狗吗?”鼓励学生大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回应,如“看来你真的很喜欢小狗呢”。然后继续提问:“那能和老师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吗?”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小狗的原因。 (4)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补充和引导,比如学生提到小狗可爱,教师可以说:“对呀,小狗毛茸茸的,眼睛亮晶晶的,真的特别可爱。” (5) 接着教师说:“大家这么喜欢小狗,那你们想不想和小狗做朋友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6) 当学生表示想和小狗做朋友后,教师说:“好呀,那现在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谁能模仿一下小狗的形象呢?可以是小狗的动作、叫声哦。”鼓励学生大胆模仿。 (7)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模仿,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如“你模仿得太像了,把小狗活泼的样子都展现出来了”。 (8) 最后教师说:“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听一首和小狗有关的音乐,名字叫作《口哨与小狗》。”同时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口哨与小狗》。 1.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谜语。 2. 大声表达自己是否喜欢小狗。 3. 分享自己喜欢小狗的原因。 4. 大胆模仿小狗的形象。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 模仿生动: 表达清晰: 设计意图 通过谜语、提问和模仿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欣赏音乐做好铺垫。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师生互动,感受作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