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进行曲》教案 学科 小学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欣赏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快乐进行曲》在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好朋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该单元第3课的欣赏内容。它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目,由《红领巾之歌》改编而来。此乐曲2/4拍,D大调,进行速度,两个乐段的结构清晰,能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乐段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很有帮助。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在音乐课堂上,他们更易被直观、生动的事物吸引。但他们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教学中,教师需及时管控课堂纪律,用耐心和生动的教学形式,如故事、游戏等,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参与音乐活动,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能准确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欢快、积极的情绪,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2. 清晰想象出乐曲所描绘的生动音乐形象,如活泼的少年队伍等。 艺术表现 1. 熟练哼唱乐曲的主题音乐,把握其节奏和音准。 2. 用自然、流畅的声音表现出乐曲的情绪。 创意实践 1. 灵活运用声势动作,如拍手、跺脚等,准确表现作品的节奏。 2. 合理使用乐器,为作品进行富有创意的伴奏。 文化理解 1. 深刻体会乐曲中蕴含的热爱祖国、热爱红领巾的情感。 2. 充分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对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精准哼唱主题音乐,把握节奏和音准。 2. 准确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3. 理解乐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爱国情感。 难点 1. 教师巧妙引导学生用丰富的声势动作和乐器准确表现作品。 2. 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深刻体会热爱祖国、热爱红领巾的情感。 3. 学生在哼唱和表现中,自然融入乐曲的欢快情绪。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示范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介绍红领巾历史 (1) 教师微笑着走上讲台,热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和我们脖子上的红领巾有关哦。你们想知道红领巾是怎么来的吗?”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详细讲述:“1922年2月13日,在苏联莫斯科,世界上第一个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的少先队组织诞生啦。刚开始呀,这个少先队没有特别的标志。后来,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特别关心小朋友们的成长,她就建议共青团给少先队员们设计一个特别的标志。于是,红领巾就出现啦。” (3) 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指着图片进一步解释:“看,这就是当时的情景。红领巾可不简单,它代表着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成的。它还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呢,象征着少年先锋队的前身劳动童子团,在艰苦的环境中,怀着满腔热情投入到革命事业中,经历了很多困难和考验。” (4) 提出问题:“那同学们想一想,红领巾对我们少年儿童有什么意义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5)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补充。比如学生说代表光荣,教师就说:“对呀,戴上红领巾是很光荣的,它时刻提醒我们要做一个优秀的孩子。” (6) 接着问:“作为新时代的你们,应该怎样报效祖国呢?”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责任。 (7)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引导,说:“大家说得都很棒,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8) 展示《快乐进行曲》的曲谱封面,说:“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首和红领巾有关的好听的乐曲,叫《快乐进行曲》。”然后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课题。 1. 认真听老师讲红领巾的历史故事。 2. 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举手回答。 3. 仔细看老师展示的历史图片。 4. 对即将学习的乐曲充满期待。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 理解准确: 参与热情: 设计意图 通过讲述红领巾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