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495164

唱歌 其多列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11-2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3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唱歌,多列,教案,格式
  • cover
《其多列》教案 学科 音乐 年级册别 一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音版 授课类型 唱歌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其多列》是教材第三单元《快乐的一天》的第1课,属于唱歌课。此曲为云南哈尼族儿歌,2/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风格轻快、活泼,旋律多为级进,节奏变化小,简单易唱。原曲有六段歌词,前三段描绘砍柴路上自然景色,抒发小朋友对大自然的喜爱;后三段赞美哈尼族小姑娘服饰装扮,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民族文化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但自我管控和理解能力较差,在音乐课堂上,需从把握歌曲情绪入手,打动学生情感。教师要及时管控学生、管理纪律,耐心引导,利用生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音乐课中获得快乐体验,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课时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1. 通过学唱歌曲,精准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和所表达的意境。 2. 能敏锐捕捉歌曲中节奏、旋律的特点,体会其带来的美感。 艺术表现 1. 能够整齐、准确地演唱《其多列》,清晰唱出歌词。 2. 熟练学习用歌声及动作充分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创意实践 1. 能用丰富、简单的肢体动作富有创意地表现歌曲。 2. 尝试为歌曲创编简单的歌词或节奏型。 文化理解 1.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深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2. 增强民族意识,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在欣赏中准确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如欢快、活泼等。 2. 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流畅演唱。 3. 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难点 1. 生动、富有表现力地表演唱歌曲,展现歌曲的欢快氛围。 2. 把握歌曲中细微的节奏变化和音准。 3. 引导学生在演唱中投入情感,真正体会歌曲的魅力。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哈尼族服饰道具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趣导入 民族知识问答 (1) 教师微笑着站在讲台前,亲切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袋想一想。” (2) 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知道的真多,非常棒!”如果回答错误,教师也耐心引导,说:“再想一想,老师相信你能答对。” (3) 接着教师又问:“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你都了解这个民族有哪些习俗?比如他们的节日、服饰或者特色美食。” (4) 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对于精彩的回答,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你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些有趣的习俗的呀?”引导学生分享获取知识的途径。 (5) 然后教师充满激情地说:“你们想不想去少数民族去旅游呢?想象一下,我们可以去感受他们独特的文化和美丽的风景。” (6) 观察学生的反应,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想去的地方和理由,如“你为什么想去那个民族地区呀?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7) 教师顺势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就不用出远门啦,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云南哈尼族,去听听他们的一首好听的儿歌,它的名字叫《其多列》。”同时在黑板上书写板书《其多列》。 (8) 播放歌曲《其多列》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整体氛围。 1. 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关于少数民族数量的问题。 2. 踊跃分享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习俗。 3. 表达自己想去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想法。 4. 安静聆听歌曲《其多列》。 评价任务 回答积极: 知识丰富: 聆听专注: 设计意图 通过民族知识问答和旅游话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歌曲,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师生互动,学唱歌曲 活动一:了解哈尼族文化 图片展示与讲解 (1)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展示哈尼族的特色图片,如哈尼族的传统建筑蘑菇房,说:“同学们,看,这就是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