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十五夜望月 揭示课题 这幅图片让你想到了什么 皓月当空,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无边思绪。 作者简介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时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检查自读情况 我会写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hóu 书写时不要多写一笔竖。 侯 候 hóu hòu 王侯 侯门 等候 候鸟 qī 右半部分是“西”,不要写成“酉”。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即庭中,庭院中。 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 歇,休息。 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初读 古诗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深挚的思乡之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落”字新颖,将抽象的“秋思”具体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更加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想一想,并写下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龄《秋思》 结构 梳理 写景 抒情 十五夜望月 秋思 白地 鹊鸦 冷露 桂花 思念友人 中心思想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将《十五夜望月》中“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落”字改为“在”字,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落”字更有表现力,给人以形象的动感,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课堂演练 课外积累 收集有关咏月的诗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