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05880

21 三黑和土地(新课预习.提高卷.含解析)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487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三黑,土地,新课,预习,提高,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 三黑和土地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蹚浑水(táng) 荞麦(qiáo) B.闺女(guī) 蝈蝈儿(guō) C.耙地(pā) 松散(sàn) D.钻研(zuān) 雨露(lòu)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B.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C.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换,/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D.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3.农民 有了土地, 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 A.如果 就 B.因为 所以 C.一 就 D.既然 就 4.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重的威胁 B.清澈的湖水 C.宏伟的设想 D.耸立的山腰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B.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C.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 D.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6.“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递进 C.表示语意的转折 D.表示话题的突然转换 7.《三黑和土地》作者是诗人    。1946年,《大公报》介绍他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著有诗集《地层下》《   》等。 8.根据课文《三黑和土地》内容填空。 (1)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   投入了土地。 (2)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   。 (3)小时候因为   ,常常挨骂,爹娘骂:   。 (4)“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有什么含义? (5)本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样的感情? 9.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1)句中把“松散的地”比作    ,表现了    。 (2)请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读书量(2014年抽样调查统计) 国家 以色列 俄罗斯 日本 法国 韩国 中国 数量(本) 64 55 40 24 11 4.77 材料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阅读。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①    ②    (2)请你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提高大家读书的积极性。     21 三黑和土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拼音。首先要看清题目是要选对的还是错误的,然后再分析各个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进行选择。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字词。 【解答】A选项“蹚浑水”中“蹚”应读tāng; B选项中两个词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 C选项“耙地”中“耙”应读pá;“松散”中“散”应读sǎn; D选项“雨露”中“露”应读lù; 故选:B。 【点评】汉字拼音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积累,平时要养成正确发音的习惯,尤其是多音字在不同词语中有不同的读音,要能辨析。 2.【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叫唤:大声叫。故“换”错误。 故选:C。 【点评】汉字辨析可根据以下三种方法辨析: 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 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