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诗人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在刘禹锡的眼里,洞庭湖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而在杜甫的眼里,洞庭湖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了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 缘分让我们与洞庭湖再次相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倾听作者的心情。 新课导入 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感受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理解词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胸怀和超脱的人生观,感受作者的豪放词风。 背诵全词。 学习目标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张孝祥在南宋前期的词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为人直率坦荡,气魄豪迈,作词时笔酣兴健,顷刻即成。其词早期多清丽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作品有《于湖集》,词集为《于湖词》。 知人论世 张孝祥自小聪敏,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千言。刚16岁,就考了乡试第一名。23岁时,他参加会试,不巧的是,正与权相秦桧孙子秦埙(xūn)同时应试。 殿试后,考官本来迎合秦桧之意,定秦埙为状元,张孝祥列第二。宋高宗亲自阅卷,将张孝祥定为状元,同榜单进士还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等人,将秦埙定为探花。登上政治舞台,张孝祥便站在了主战派一面。他及第不久便上言为岳飞鸣冤;在朝堂上对秦桧党羽曹泳提亲“不答”,这一对主和派鲜明的反对立场,使得他得罪秦桧一党。 公元1127年,宋都开封为金兵所破,徽、钦二帝被俘,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往南方,迁都于杭州。宋室南渡成为南、北宋的分水岭。 金兵大量屠杀无辜平民,把人视同猪狗,开封及周边方圆几百里都惨遭杀掠,饿殍遍地,竞食人肉,大量汉人被在耳朵上刺字,作为奴隶出卖。金人搜刮大量土地,强制中原人改变发型和服饰,朝廷上下为之一空,“二百年府库蓄积”荡然无存。 写作背景 张孝祥从初登政治舞台起,就心怀亡国之痛,鲜明地站在主战派一边,主张抗战以恢复中原。张孝祥为民族英雄岳飞辩冤,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反对屈辱的“议和”,曾两度被朝中投降派弹劾罢职。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八月,,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说成“专事游宴”,正直且自视甚高的张孝祥一气之下罢官返家。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作者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时年35岁。 写作背景 “念奴娇”词牌 著名词牌名之一,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善歌唱……声出於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 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本词牌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 知识补充 题目解读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 过:经过,途经。 洞庭: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位于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