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17144

九上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83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君子自强不息
  • cover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综合性学习围绕“君子自强不息”展开,涉及对经典文化中自强精神的挖掘与探究。内容涵盖古代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等,旨在让学生从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感受自强的力量,并将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通过对不同素材的分析和整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面。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汲取自强的力量,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符合新课标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理解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深入理解自强精神。 3.激发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在生活中践行自强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内涵,掌握相关文化知识和表现手法,如古代诗词中对自强精神的抒发、名人事迹所体现的自强品质等,并能在活动中准确地运用和表达。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在面对生活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自觉地以自强的态度去应对,实现从知识认知到行为实践的转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关于自强的名人图片,如贝多芬在失聪后坚持创作音乐、霍金身患重病却依然探索宇宙奥秘等,引发学生对自强精神的初步感知,提问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你们看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 引出活动主题:“君子自强不息” (二)重难点讲解 1.内涵解析 讲解“君子自强不息”出自《周易》,强调君子应像自然规律一样不断自我更新、自我进步,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不懈地追求发展和提升。 结合古代文化背景,阐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精神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如在儒家思想中,自强是成为有德行、有担当的“君子”的重要品质之一。 2.文化素材解读 选取经典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分析诗句中所蕴含的自强信念和积极 进取的精神,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困境中不甘沉沦、勇往直前的情感。 讲述名人故事,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详细分析勾践在遭受失败和屈辱后,如何通过自我激励、发愤图强,最终实现复国大业,让学生明白自强是战胜困难、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 (三)小组讨论与探究 1.将学生分成小组,布置讨论任务: 围绕“自强不息”主题,搜集以下任一方向的资料。 方向A:历史人物故事(如:司马迁、贝多芬); 方向B:现代励志案例(如:残奥运动员、时代楷模); 方向C:名言警句+解读(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 (四)成果展示与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氛围。 各组依次展示原创作品,师生根据评价量表(含“内容深度”“创意性”“感染力”“团队协作”四项指标)进行打分。 示例:某小组展示《“轮椅上的追梦人”———张海迪故事改编剧本》,通过角色扮演凸显“身残志坚”的精神。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君子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和应用。 评价维度 具体指标 过程性评价 资料搜集的全面性、小组协作的积极性、课堂参与度。 成果性评价 原创作品的主题契合度、创意表达能力、情感真挚度。 反思性评价 学习日志的深度、行动卡目标的达成情况(后续跟踪)。 (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