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39973

24 古人谈读书(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5200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人,读书,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
  • cover
(课件网) 24 古人谈读书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你读过那些书?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与读书有关的课文《古人谈读书》。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1.会写课后生字。 2.背诵文言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4.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一课时 我会认 认识 可耻 寝室 大事去矣 岂止 我会写 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余尝谓 诵读 岂不到乎 三、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第一则: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释 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同“智”,智慧。 ②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释 义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敏:此处指聪敏。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③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释 义: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识:记住 厌:满足 诲:教诲 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释 义: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敏:此处指勤勉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释 义: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释 义:我曾经整个白天不进食,整个夜里不睡觉,把时间用于思考,但是徒劳无功,这样还不如去学习。 第二则: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急迫最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要紧,重要。 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之中,心到最要紧,重要。现在“急”是着急、急促的意思。 古代意思与现在意思不一样的字 课文中介绍了哪些读书方法,联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读书有三到 古往今来,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读书名言以激励后之学者。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书,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要多读书,才能变得聪明。但我们更要注意读书的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文结构 24古人谈读书 勤学、勤问;不自以为是,不满足、不倦怠; 心到、眼到、口到 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古人谈读书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推荐阅读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