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541385
22 《文言文二则》(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5次
大小:537114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文言文二则
,
课件
,
2025-2026
,
学年
,
统编
,
六年级
(
课件网
) 22 文言文二则 第一课时 伯牙鼓琴 俞伯牙 锺子期 你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吗? 1.读准“哉”“巍”“弦”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初步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 4.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5.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哉 善哉 巍峨 巍 文言语气助词,表感叹,相当于“啊”。 形容山高大。 弦 绝弦 把琴摔碎,再不弹琴。 解题 “伯牙鼓琴”是什么意思? 弹奏 本文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锺子期和俞伯牙。 俞伯牙: 春秋时期的琴师,晋国士大夫。 锺子期: 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人,相传其为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在小组内说说课文大意。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 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理读:读懂句意 高大的样子 像 弹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志趣,心意 好 正在 一会,不久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认为 值得 再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奏。伯牙刚开始弹琴时,表现出巍巍高山的心志,锺子期说:“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过了一会儿,琴声弹出了流水激荡的境界,锺子期又说:“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锺子期死后,伯牙毁琴断弦,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研读“知音” 课文中哪句话最能扣动你的心弦?画出来,读出你的感动。 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风。 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1.联系上下文想象:钟子期死后,伯牙会回到怎样的音乐生活中? 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苦煎熬。 深悟“知音” 联系上下文思考:“破”“绝”“终生不复”这些词语表现了伯牙怎样的心情? “破”“绝”“终生不复” 这些词写出伯牙不再鼓琴的决绝,从中我们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之后的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也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建立在互相了解、互相欣赏基础上的无比深厚的情谊。 美妙的琴声无人欣赏,痛苦煎熬的伯牙,最后他以极端的方式———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表现出来。这既反映了音乐的艺术魅力,又表现了古人的高尚情操。 回顾课文: 此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主人公余伯牙和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成语积累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知音难得 知己难求 珍爱友情 珍惜知己 启示感悟 1.士为知己者死。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3.高山流水,非知音不能听。--文天祥 4.知己肝胆相照。 --文天祥 5.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白居易 6.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孟浩然 相关名言: 后人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创作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 请欣赏《高山流水》 回味“知音” 第二课时 书戴嵩画牛 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1.读准“轴”“锦”“曝”“矣”等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4藏戏课件(共48张PPT)(2025-09-18)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课件(共33张PPT)(2025-09-18)
2025年统编版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能力素养达标卷(含答案)(2025-09-18)
8《匆匆》课件(共16张PPT)(2025-09-18)
12《为人民服务》课件(共20张PPT)(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