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42285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 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说课稿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06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
  • cover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说课稿 四时轮转,季节变幻,又到了春风拂面,花开满园季节。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接下来我将从教材特点、学情差异、教学要求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挖掘文本,说教材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选自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本单元以“纯朴的乡村”为主题,串联起几篇写景的古诗和散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文词优美,内蕴丰富。全诗以“梅子、杏子”等浅近通俗的意象,勾勒出田园乡村的悠远意境,寥寥数景,尽显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后两句用蜻蜓、蛱蝶的翻飞来衬托村中的幽静,侧面写出了初夏村中幽静、农事正忙。诗歌言短意长,余味无穷。本诗教学重在指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想象作者眼中的画面,丰富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感受,使其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乡村生活”,语文要素一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写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前者是阅读训练要素,后者是习作训练要素。本节课基于以上要素,通过系统的学习任务探索课堂教学。 “抓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思想感情”要联系上下文语境,关键语句并没有严格的限定,能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的语句,都可以是关键语句,我们应在实践中增进对关键语句的理解,突破固化思维,真正走进文本的情感世界。细细品读诗文,不难发现流溢于诗文背后的是作者闲静和愉悦之情。解析语句时,以“梅子金黄杏子肥”中“肥”字语义为突破口,感受初夏丰收的喜悦和置身田园的怡然自得。因此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不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乡村田园的恬静、淳朴,还要尝试围绕着一个意思进行习作的迁移,尝试表达自己对某个地方的喜爱,说出自己的感受。 关注差异,谈学情 根据课标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需要在课文当中积累优美语句、精彩语段,并能尝试在习作当中运用这些语言材料。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形象思维能力,可以相机引导,让学生想象“梅子金黄、杏子肥”等初夏硕果挂枝的盛景。在教学教学方法上注重其形象思维为主的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多维度任务,推动课堂教学。比如在设置围绕一个意思进行写的读写训练时,可以呈现不同的要求,星级评价的方式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能够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落地生根。 依标扣本,述要求 针对教材编排特点和课标要求,在充分尊重四年级学生应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借助多种识字方法正确认读“杂、篱”2个生字,会写“杂、稀”等5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能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这首诗。 能够通过品析诗歌当中的重点语句,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 积累诗歌当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对乡村田园的向往之情。其中通过多种识字方法正确认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闲适的教学重点,根据单元引导的要求尝试写乡村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新课标》“课程理念”指出:“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上教学目标的设置,凸显出了语文核心素养在本课当中的落脚点,而教学重难点的选择方面则集中精要,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把教学集中在一两个核心点上,凸显出了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回归语文教学的朴素本色。 突出主体,道方法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在教法上我采取的是多元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