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自然选择的证明》 --科普文阅读 课文典例 《自然选择的证明》--科普文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1831年,年轻的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期间,他搜集了世界各地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与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课文是这本书最后一章的节选部分。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达尔文从小热爱自然科学,22岁剑桥大学毕业后,他跟随海军勘探舰进行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积累了大量的动植物和地质材料。 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他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这本科学巨著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作者介绍 “深文浅读”是针对有一定难度作品的阅读策略。 这里的 “深文”是指专业性、逻辑性较强的论著,包括科学与文化类论著和学术类论著等; 这里的“浅读”,是指能把握论著的基本观点,初步了解其论述的方法或特色。 “深文浅读”就是通过把握论著中所列举的事实及结论,抓住核心概念和关键句,从而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深文浅读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全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1859年11月24日在伦敦出版。在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积累的对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形态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研究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题目解说 《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等影响巨大的观点,并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都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在遗传、变异、生存斗争中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自然界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 《自然选择的证明》节选自《物种起源》第15章《综述和结论》,作者用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进化论对生物界在地史演变、地理变迁、胚胎发育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令人信服的解释,使这理论获得进一步支撑。 基本概念 自然选择:《物种起源》的核心概念,指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不断地发生变异,有利于生存的变异逐代地累积加强,不利于生存的变异逐渐被淘汰,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亚种:生物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指同一种内由于地域、生态或季节上的隔离而形成的个体群。 基本概念 变种:指种内的个体变异,与种内其他变种有共同的分布区,其分布范围比亚种小。 地理种:同一种生物因地区不同所产生的形态差异,称之为地理种。 三、相关常识 科 普 文 科普文的特点:科学性,思想性,通俗性,艺术性,知识性。科普文就是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之成为读者能理解的文章。 1.科学性:科学性是所有科技作品的生命,科普作品也不例外。科学必须能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普作品则担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启蒙思想的职责,更应保证科学性。失去科学性的科普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对于科普作品的创作者而言,应尽力发掘自己的专业所长,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把成熟的、切实可行的知识介绍给广大读者。 2.思想性:科普文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在向读者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使读者受到科学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