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1484

【核心素养】6.16.3 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教案--北师大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10177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案,八年级,生物,2024,北师大,核心
  • cover
/让教学更有效高效备课|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理解基因控制生物性状,明确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存在的特点,认识到基因通过配子在亲子代间传递,从而形成生命延续和遗传的基本观念。 科学思维:能够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分析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的关系,通过推理判断双亲基因型及配子类型,进而预测子女的性状表现,培养逻辑推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参与“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活动,学会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双亲基因型、确定配子类型,完成表格填写并进行讨论,提升探究实践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态度责任:了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遗传规律的历程,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激发对遗传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的对应关系,理解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通过探究基因随配子传递的过程,掌握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有耳垂夫妇生出无耳垂孩子等具体案例,理解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分离现象;通过完成预测子女性状表现的活动,学会运用遗传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 制作包含孟德尔画像、染色体与基因关系图、耳垂基因组成与性状表现对应关系图等内容的PPT课件。 准备“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的性状表现”活动所需的表格(表16-2)。 收集与性状遗传相关的实例,如不同性状的亲子代表现等,用于课堂讲解和讨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一对有耳垂的夫妇,为什么会生一个无耳垂的孩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并简单介绍孟德尔及其豌豆杂交实验,强调其在遗传学上的重要贡献。 讲解性状表现与基因组成的关系(15分钟) 阐述遗传学中基因控制性状的观点,以有耳垂和无耳垂为例,介绍用大写字母A表示有耳垂基因,小写字母a表示无耳垂基因。 讲解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说明在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掩盖作用。 详细分析耳垂基因组成(AA、Aa、aa)与性状表现(有耳垂、有耳垂、无耳垂)的对应关系,引出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并通过举例让学生巩固这两个概念。 讲解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15分钟) 说明人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解释在生殖过程中,成对的基因随成对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是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 结合“一对有耳垂夫妇生无耳垂孩子”的案例,分析当夫妇基因型均为Aa时,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类型,以及a基因的精子和a基因的卵细胞结合形成aa基因型子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基因传递的规律。 开展探究活动(20分钟) 介绍“左利手与右利手”的相对性状,提出活动任务:预测一对右利手夫妇再生一个孩子的基因型和性状表现(该夫妇已生左利手孩子)。 引导学生按照提示进行思考:判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推断双亲的基因型;确定双方产生的配子种类。 让学生分组填写表16-2,然后小组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组织学生讨论活动中的两个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基因传递规律的理解:预测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需先知道双亲配子类型的原因;双亲不能将成对基因通过同一个配子传递给子女的原因。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规律等,强调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以及在生殖过程中基因的分离和传递特点。 布置作业(5分钟) 明确课后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巩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