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1535

【核心素养】活动一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北师大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共26张PPT)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23645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6张,上册,八年级,生物,2024,北师大
  • cover
(课件网) 活动一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制作者:雨中喵喵 泡菜是我国的传统发酵食品,其制作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发酵作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及一些杂菌被自然带入泡菜坛。发酵初期,由于好氧菌的作用,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随着氧气被消耗,好氧菌减少,乳酸菌逐渐增加;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亚硝酸盐逐渐降解。我们想吃到美味可口的泡菜,在什么时候食用比较合适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 B2762—2022)规定 蔬菜及其制品(酱腌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不得超过20 mg/kg。 活动目标 01 (1)依据乳酸菌的代谢特点,解释传统发酵技术的原理。 (2)应用发酵技术制作泡菜,控制发酵条件,保证泡菜品质,提升动手实践能力。 (3)检测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记录数据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4)通过对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关注食品安全,养成健康生活的态度。 学科概念和跨学科概念 02 生物学学科概念 (1)乳酸菌等微生物在食品生产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2)食品安全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人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化学学科概念 亚硝酸盐易溶于水,可使用试纸或试剂对其含量进行检测。 数学学科概念 利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绘制泡菜发酵过程中一定时间范围内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情况,可视作一组变量。 跨学科概念 (1)尺度、比例和数量:制作泡菜时,需要根据容器的大小考虑材料的用量,材料、调料的种类及比例会影响泡菜的口感。 (2)稳定与变化:发酵初期,发酵液中各类细菌的数量及氧气含量变化导致亚硝酸盐和乳酸含量的变化;发酵进行到一定程度,发酵液中乳酸、亚硝酸盐等物质的含量趋于稳定。 任务描述 03 依据发酵原理,选择或制作发酵装置,根据个人口味选择材料并制作泡菜。在此过程中,对发酵液进行连续取样,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制作泡菜和取样检测等环节,避免杂菌污染、保证无氧环境是本活动成功的关键。 本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时安排如下表所示。 课时安排建议 活动课时 安排活动内容 第1课时 讨论并确定泡菜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的方案,明确分工 第2课时 展示、交流成果并评价(建议2周后进行) 说明:课前收集泡菜制作、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等相关资料,泡菜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检测、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在课下进行。 4.方案设计 以下材料器具供选择:带龙头的食品级密封泡菜坛(可购买或自制),甘蓝、胡萝卜、黄瓜等蔬菜,白砂糖、食盐、干辣椒等调料,清水,亚硝酸盐检测试纸或试剂盒、亚硝酸盐含量记录表等。 小组内充分讨论、比较各种好的想法,分析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商讨解决办法,确定泡菜制作方案及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方案。 【提示】 ●可购买试纸或试剂盒检测发酵液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发酵的时间与当地的气候有关,可根据当地的温度等条件下,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的时间节点,如每天一测或每两天一测。 ●可采用带龙头的发酵装置制作泡菜,这样不仅方便取样,能避免杂菌进入。 ●发酵装置应放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方案实施 05 小组成员根据方案制作泡菜。在泡菜发酵的过程中,按照确定的时间节点检测发酵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亚硝酸盐含量记录表可参考下表进行设计。 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 时间/d 1 2 3 4 5 6 7 亚硝酸盐含量/(mg/kg) 小贴士 某小组以萝卜为材料,在25℃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发酵,测得的泡菜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你们小组可以根据查阅的资料或老师的建议调整检测的时间节点。 结合小组亚硝酸盐含量的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