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生物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591261
【新教材核心素养】6.14.1《血液》第1课时(导学案)-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2次
大小:12958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1课时
,
上册
,
八年级
,
生物
,
新苏科
,
导学案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4.1.1 血液(导学案) 1.知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能说出各成分的形态特点。 2.了解血浆的主要成分和功能,以及三种血细胞的功能。 3.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血细胞涂片,提高观察与分析能力;能结合实验现象区分血浆与血清的差异。 4.认识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初步形成珍爱生命、关注健康的意识,为后续学习血型与输血知识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 1.掌握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熟知各成分的形态特点。 2.理解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明确三种血细胞各自的功能。 【学习难点】 学会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和血细胞涂片获取关键信息。 1.血液是人体内重要的组织,它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等功能。 2.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血浆的主要成分有水、蛋白质、葡萄糖等,其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4.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具有防御和保护(吞噬病菌) 的功能。 6.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活动一:观察血液的分层现象 实验观察: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静置后的分层现象,以及未加抗凝剂的血液静置后的现象。 小组讨论 加抗凝剂的血液静置后分为几层?每层分别是什么成分? 分为三层,上层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层是很薄的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是暗红色的红细胞。抗凝剂阻止了血液凝固,使各成分自然分层。 未加抗凝剂的血液静置后与加抗凝剂的血液相比,现象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未加抗凝剂的血液会凝固,形成血块,血块上方出现少量淡黄色液体(血清)。因为血液中含有凝血因子,在没有抗凝剂的情况下会发生凝固反应,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将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血块,剩下的液体就是血清。 护士为患者抽血化验时,为什么有些试管中要加抗凝剂? 加抗凝剂是为了防止血液凝固,便于分离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从而准确检测血浆和血细胞的各项指标。 得出结论: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活动二:探究血浆的成分和功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中关于血浆成分和功能的内容。 小组交流 血浆的主要成分有哪些?血浆的主要成分是水(约占 91.5%),其余还有蛋白质(约 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约 1.5%)。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总结归纳: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活动三:观察血细胞涂片,探究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实验观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填表对比 血细胞类型 形态特点 有无细胞核 数量 主要功能 红细胞 两面凹的圆饼状 无 最多 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白细胞 形态多样,体积较大 有 较少 防御和保护(吞噬病菌) 血小板 形状不规则,体积最小 无 较多 止血和加速凝血 小组讨论 红细胞呈现红色的原因是什么?其形态与功能有何适应性? 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多。因为白细胞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感染部位,吞噬病菌,从而消灭病原体,所以感染时其数量会增加以增强防御能力。 当身体某部位被细菌感染时,哪种血细胞的数量会增多?为什么? 红细胞呈现红色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两面凹的圆饼状形态增大了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血红蛋白与氧充分接触,提高气体交换效率,适应其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 皮肤划破后会自然止血,这与哪种血细胞有关? 与血小板有关。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迅速聚集成团,堵塞伤口,同时释放一些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加速血液凝固,从而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生命起源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2025-11-24)
人的性别决定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苏教版)(2025-11-24)
生物性状的决定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苏教版)(2025-11-24)
生命起源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课件(苏教版)(2025-11-24)
生物的遗传物质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苏教版)(2025-11-2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