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3528

6.2.1 向量基本定理(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34181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6.2.1,人教,第二,必修,2019,高中
    6.2 向量基本定理与向量的坐标 6.2.1 向量基本定理 1.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①在△ABC中,,可以作为基底;②能够表示一个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是唯一的;③零向量不能作为基底. A.0          B.1 C.2 D.3 2.在矩形ABCD中,O是对角线的交点,若=e1,=e2,则=(  ) A.(e1+e2) B.(e1-e2) C.(2e2-e1) D.(e2-e1) 3.已知点D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2,设=λ+μ,则λ-μ=(  ) A.- B. C.3 D.-3 4.在△ABC中,点D在BC边上,且=2,设=a,=b,则可用基底{a,b}表示为(  ) A.(a+b)   B.a+b C.a+b D.(a+b) 5.(多选)如果e1,e2是平面α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λe1+μe2(λ,μ∈R)可以表示平面α内的所有向量 B.对于平面α内任一向量a,使a=λe1+μe2的实数对(λ,μ)有无穷多个 C.若向量λ1e1+μ1e2与λ2e1+μ2e2共线,则λ1μ2-λ2μ1=0 D.若实数λ,μ使得λe1+μe2=0,则λ=μ=0 6.已知非零向量e1,e2不共线,欲使ke1+e2和e1+ke2共线,则实数k的值为    . 7.在△ABC中,已知D是BC的中点,G是△ABC的重心.设向量=a,=b,则向量=        (结果用a,b表示). 8.在△ABC中,点D是线段BC上任意一点(不包含端点),若=m+n,则+的最小值是    . 9.如图,在 ABCD中,=a,=b,=3,M为AB的中点,试用a,b表示向量. 10.点M是△ABC所在平面内的一点,且满足=+,则△ABM与△ABC的面积之比为    . 11.在△ABC中,点D满足=,当点E在线段AD上移动时,若=λ+μ,则t=(λ-1)2+μ2的最小值是    . 12.已知单位圆O上的两点A,B及单位圆所在平面上的一点P,与不共线. (1)在△OAB中,点P在AB上,且=2,若=r+s,求r+s的值; (2)如图,点P满足=m+(m为常数),若四边形OABP为平行四边形,求m的值. 13.等腰直角△ABC中,点P是斜边BC边上一点,若=+,则△ABC的面积为    . 14.已知△ABC中,过重心G的直线l交边AB于P,交边AC于Q,若=p,=q,其中p,q为非零常数.求证:+为定值. 6.2.1 向量基本定理 1.C 平面中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可以构成基底,故①、③正确.平面中不共线的向量有很多对,它们都可以作为基底向量,故②错误.故选C. 2.A 因为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e1,=e2,所以=(+)=(e1+e2),故选A. 3.D 由题意作图,因为=-2,所以C为BD的中点,所以=+=+2=+2(-)=-+2,因为=λ+μ,所以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得λ=-1,μ=2,所以λ-μ=-3,故选D. 4.C ∵=2,∴=.∴=+=+=+(-)=+=a+b. 5.ACD 根据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可知A正确,B错误;根据向量共线定理,存在唯一的非零实数λ,使得λ1e1+μ1e2=λ(λ2e1+μ2e2),即消去λ可得λ1μ2-λ2μ1=0,故C正确;若实数λ,μ有一个不为0,不妨设λ≠0,则e1=-e2,此时e1,e2共线,这与已知矛盾,所以λ=μ=0,故D正确.故选A、C、D. 6.±1 解析:∵ke1+e2与e1+ke2共线,∴存在实数λ,使ke1+e2=λ(e1+ke2),则(k-λ)e1=(λk-1)e2,∵e1与e2不共线,∴∴k=±1. 7.a+b 解析:因为D是BC的中点,所以=,因为G是△ABC的重心,所以=,所以=-=-=-(+)=--×=+=a+b. 8.9 解析:∵D是线段BC上一点,∴B,C,D三点共线,=m+n,∴m+n=1,且m>0,n>0,∴+=(m+n)=++5≥2+5=9,当且仅当=,即n=2m,又∵m+n=1,∴m=,n=时取等号,∴+的最小值为9. 9.解:由向量加法的多边形法则可得=++=++=-a+b+(+)=-a+b+(-b+a)=-a+b. 10. 解析:如图,分别在,上取点E,F,使=,=,在上取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