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3536

6.3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数学人教B版(2019)必修 第二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44840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必修,2019,人教,数学,高中
    6.3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5 N,|F2|=4 N,它们的合力不可能是(  ) A.2 N        B.5 N C.9 N D.10 N 2.已知点A(2,3),B(-2,6),C(6,6),D(10,3),则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  ) A.梯形 B.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C.菱形 D.两组对边均不平行的四边形 3.O是平面内的一个定点,A,B,C是平面内不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满足=+λ(+),λ∈(0,+∞),则动点P的轨迹一定经过△ABC的(  ) A.重心 B.垂心 C.外心 D.内心 4.过△ABC内部一点M任作一条直线EF,AD⊥EF于D,BE⊥EF于E,CF⊥EF于F,都有++=0,则点M是△ABC的(  ) A.三条高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D.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5.(多选)在水流速度为4 km/h的河水中,一艘船以12 km/h的实际航行速度垂直于对岸行驶,则下列关于这艘船的航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艘船航行速度的大小为12 km/h B.这艘船航行速度的大小为8 km/h C.这艘船航行速度的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150° D.这艘船航行速度的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120° 6.设O是△ABC内部一点,且+=-2,则△AOB与△AOC的面积之比为    . 7.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当它们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 N,则当它们的夹角为120°时,合力大小为    N. 8.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2,6),B(6,4),C(5,0),D(1,0),则直线AC与BD交点P的坐标为    . 9.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DC=90°,AD=2,BC=1,P是腰DC上的动点,求|+3|的最小值. 10.(多选)瑞士数学家欧拉在1765年发表的《三角形的几何学》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定理:“三角形的外心、垂心和重心都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外心和重心的距离是垂心和重心距离之半”这就是著名的欧拉线定理.设△ABC中,点O、H、G分别是外心、垂心、重心,下列四个选项中结论正确的是(  ) A.=2 B.++=0 C.设BC边中点为D,则有=3 D.== 11.设P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且满足+2=m(m>0),若△ABP的面积为2,则△ABC面积为    . 12.如图,在△ABC中,D为BC的中点,G为AD的中点,过点G任作一直线MN分别交AB,AC于M,N两点.若=x,=y,试问:+是否为定值? 13.如图,OM∥AB,点P在由射线OM、线段OB及AB的延长线围成的区域(不含边界)内运动,且=x+y,则x的取值范围是    .当x=-时,y的取值范围是    . 14.如图,已知△ABC的面积为14,D,E分别为边AB,BC上的点,AD∶DB=BE∶EC=2∶1,且AE与CD交于点P,求△APC的面积. 6.3 平面向量线性运算的应用 1.D 当F1,F2共线且同向时合力最大,最大值为5 N+4 N=9 N.故选D. 2.B 因为=(8,0),=(8,0),所以=,因为=(4,-3),所以||=5,而||=8,故四边形ABCD为邻边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故选B. 3.A 由=+λ(+),λ∈(0,+∞),得=λ(+),设BC的中点为D,则=2λ,又AP与AD有公共点A,所以与共线,即点P在边BC的中线上,所以点P的轨迹通过△ABC的重心. 4.B 当直线EF经过C点时,++=0,即为+=0,于是||=||,EF是AB边上的中线;同理,当EF经过A点时,EF是BC边上的中线;当EF经过B点时,EF是AC边上的中线;因此,点M是△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故选B. 5.BD 设船的实际航行速度为v1,水流速度为v2,船的航行速度为v3,根据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v3|==8 km/h,所以v3=2v2,所以∠BOC=30°,∠BOA=120°,故选B、D. 6.1∶2 解析:设D为AC的中点,如图所示,连接OD,则+=2.又+=-2,所以=-,即O为线段BD的中点,即△AOB与△AOC的面积之比为1∶2. 7.10 解析:|F1|=|F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