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七下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导入新课 回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与演变历程 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宋朝“二府三司制” 削弱相权 元朝行省制度 明朝废中书省, 权分六部 一、军机处的设立 原因 皇帝 内阁 吏 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清初中央官制示意图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 ———昭裢《啸亭杂录》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康熙帝 设立南书房 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绕过议政王大臣会议 雍正帝 设立军机房(处) 处理西北军务 议政王大臣会议 讨论一切军国大事 一、军机处的设立 根据相关史事及材料研读,归纳军机处的特点及职责。 相关史事:军机处内部陈设简单,只有桌、椅炕、笔、砚等设施和物品。军机处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高。军机处有非常严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窥视其活动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大臣,没有皇帝的特旨,也不准出入军机处。 特点:简、精、速、密 材料研读:“(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职责:传达抄写,无决策权 一、军机处的设立 作用 时期 主要中央机构 机构作用 中央权力的归属 清初 满洲亲贵大臣商议、决定一切军国大事的中央决策机关 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 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 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皇权得到加强 雍正 乾隆 撤销议政王大臣 根据清朝前期中央主要机构的变化,分析军机处设立的作用。 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 议政王大臣 会议 南书房 军机处 温故知新 古代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措施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八股取士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案名 事由 株连人数 沈得潜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 剖棺戮尸 胡中藻案 因诗“一把心肠论浊清”被指为侮辱清朝。 株连族人祸及师友 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斩首,抄家 查嗣庭案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抄家死于狱中 “文字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 目的: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维护君主专制。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危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文字狱带来了怎样的危害 材料研读: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皆望风观景, 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 ,消阳刚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与世道人心实有关系。 ———(清)李祖陶:《迈堂文略》 材料研读: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龚自珍 1.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表露思想; 2.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文化专制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约8亿字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删书与毁书 《四库全书》表面上是古籍整理,实际目的是将古代的文化典籍进行篡改,以删去不利之处保留对清朝统治有利的部分。 (乾隆)在长达19年的禁书过程中,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000多部。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表现 “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银” ———清朝社会流传的民谣 官场昏暗,官吏贪腐现象严重。 根据下面的民谣和相关史事,说说它反映出清朝怎样的社会状况? 相关史事:乾隆皇帝最宠信的大臣和珅,弄权20多年。嘉庆皇帝继位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