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3527

23.《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035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 cover
23. 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会认“窃、私”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差”,会写“宁、官”等12个字,正确读写“宁静、器官”等15个词语。 2文化自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海底世界的特点的。 3审美创造.理解“窃窃私语”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4思维能力.能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说出第4、5自然段是怎样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是如何表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么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提问交流。 师:大家都见过大海,说说你所知道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大海里有很多鱼,五颜六色的,还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植物,特别是那些漂亮的珊瑚,我很喜欢。 (2)出示海底世界的视频,领略海底的神奇与美丽。 师:大海的景色美不胜收,大海深处更是奇妙无穷,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神秘的大海深处,去领略大海的美景。 2.抓住问句,走进课文。 (1)出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吗? (2)带着疑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整体梳理,初步概括文章内容。 师: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关键句。 生:在文中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出示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那文章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底景色奇异?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物产丰富? 出示 (板书:景色各异 物产丰富) 二、再读课文,感受宁静 1.抓住问题,读懂句子。 (1)师:读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海底世界的。 (2)学生自由朗读后回答。 生:第二自然段写了海底很宁静,阳光很难射进去,但是有很多会发光的深水鱼。 (3)明确:海底的光线。 2.通过对比,初次感受海底的奇异之处。 师:在第2自然段中,有哪些地方让大家觉得很有意思? (1)出示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①认读词语“波涛澎湃、宁静”。 师:你们知道波涛澎湃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从这个词语四个字都是三点水的偏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与水有关。查过词典后知道波涛澎湃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②出示海面波涛澎湃的动画,学生体会“波涛澎湃”。 ③师:你能说说和“波涛澎湃”意思相反的词语吗? ④用“汹涌澎湃”和“宁静”造句。 生:1.我终于有机会亲眼目睹汹涌澎湃的大海,心里感到无比欢欣。 2.夏天的夜晚多么宁静,多么美丽! ⑤出示句子,再读句子。 出示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⑥师:从这两句中,你读出了什么?明确:宁静 (2)出示 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①师: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海底是否就一片漆黑? ②生:并不是的,海底有很多发光器官的深水鱼。 ③认读词语“器官”。(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指认身体器官,看谁反应最快) ④师:对比下列句子,体会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出示句子) 出示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生:我喜欢第二句,因为第二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感受到海底的光点是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 ⑤引导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 3.学写生字,指导书写。 (1)指导观察“宁、官”,找出异同点。 生:它们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