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蒋带你看艺术 第2课 山水合璧 基本问题:美术作品如何体现共同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价值 第一单元 徜徉山水间 思考:为什么课题叫山水合璧?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清初吴其贞推崇为 “亘古第一画”。 历经几百年坎坷,一分为二,被收藏于海峡两岸。2011年,分隔多年后终于合璧,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艺术是高度智性的创造性劳动,是富有人性的表达形式。优秀的艺术作品,形式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心理、情感的感染力,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富春山居图 元代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 由“无用师卷”与“剩山图”两部分组成,描画了富春江两岸的景色。该画采用由近及远的长卷形式,山水布局疏密得当,空间过渡自然分明,展现了江南林峦深秀、草木华滋的绵绵诗意 画山笔法为湿笔长披麻皴,用线较长, 条理清晰,不脱离形质,为山水传神 笔意简远,山峰呈现圆润厚实的效果 一 山水合璧,血脉相连 《富春山居图》历经几百年坎坷,一分为二。后又藏于海峡两岸。2011年,分隔多年后终于合璧,成为两岸文化交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剩山图” 是《富春山居图》的前半部分。画面中江域旁坐落着拔地而起的高山、山脚散落着小山丘、树林和屋舍,宁静悠远,奠定了整幅画卷的基调。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中国画 画心)元代黄公望浙江省博物馆 长披麻皴的笔法与“无用师卷”一脉相承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局部 富春江自然风景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今生深得海峡两岸亿万人民的钟爱与牵挂,这与中国传统山水画形式独特、感人至深的美感是分不开的 黄公望舆富春山居圆特展海报 1.通过书籍、互联网等渠道查找《富春山居图》的相关资料,了解有关这幅画的传奇故事,与同学们交流你的感受。 2.谈一谈你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理解 思考·交流 二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中国传统山水画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根植民族传统,彰显独特的个性化艺术语言,尊重中国传统重视“内美”的审美观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什么是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元四家”等元代山水画家、将文人的气度融人对山川风貌的绘中,以书入画,胸臆畅达,让中国传统山水画审美步入高峰 黄公望像(中国画 截取自《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题跋处) 民国王同愈 浙江省博物馆藏 黄公望,吴镇、 王蒙、倪瓒 并称 “元四家” 图绘高山巨石层峦重叠,远山云雾朦胧栈道顺山崖伸延,迂回盘绕,树林后溪水一湾,水榭半露,充满夏日中葱郁气氛,山石以水墨渲染,淡施披麻皴,圆点浓墨点苔。笔法稳健,墨气湿润。 绘溪岸古松下,一士人倚坐在巨石上,眺望着对岸山景,山上有一泓清泉拾级而下,水声潺潺,飞瀑四溅。士人身旁是一张古琴,一小童伺立其后。情景淡泊幽雅,正是文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元四家”的绘画特点,撰写一篇短文,阐述你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认识 学习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