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学目标 认识“泻”“鳞”等生字,会写“泻”“疆”等字。 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和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 1 2 3 4 通过细品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由具体事物展开联想的写作技巧,感悟少年中国的形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听歌曲《男儿当自强》,交流感受 周恩来12岁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毛泽东17岁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成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伟大复兴繁荣的中国要靠少年一代发愤图强,勇挑建设祖国的历史重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少年中国说》。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1)文体:了解“说”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也可以说明。本文是议论。 (2)理解:把课题读明白,说说自己的理解。 “少年”即年轻,“少年中国”就是指年轻的中国。 (3)思考:能不能把“少年中国”换成“中国少年”? 不能。这里是偏正关系,修饰的中心语不同,强调的内容就不同。二者的含义分别为“年轻的中国”和“中国的少年”,所以不能互换。 1.阅读相关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近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写作背景: 《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当时八国联军阴谋瓜分中国,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东亚病夫”“一盘散沙”,不能自治,只能由帝国主义列强共管或瓜分。在国内,一些昏聩无知的卖国求荣者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为了驳斥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和卑劣阴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甘为亡国奴的心理,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梁启超先生适时地写出了这篇《少年中国说》。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2.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提示:“鳞爪飞扬”中“爪”读“zhǎo”;“干将发硎”中的“干将”是古代的宝剑名,读“ɡān”;“发”是发出的意思,读第一声“fā”。 一泻(xiè)汪洋 鳞(lín)爪飞扬 百兽震惶(huánɡ) 鹰隼(sǔn)试翼 奇花初胎(tāi) 矞(yù)矞皇皇 干将发硎(xínɡ) 地履(lǚ)其黄 美哉(zāi)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3.集中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1)“泻、鳞、惶、胎”为形声字。“泻”,其中三点水表义,“写”表声,指液体很快地流出;“惶”是竖心旁,说明这个字和心情有关,表示惊惶。 (2)“惶”表示惊惶,“百兽震惶”便是百兽感到惊惶害怕;“哉”是平舌音,一般在文言文中做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3)“履”字生活中不常见,可以组词识记,如:如履薄冰,在这里指踩和踏的意思。 泻 惶 鳞 胎 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4.书写指导 “疆”字:左右结构,半部分中的“土”不要丢掉,“土”的最后一笔变成提,右半部分“畺”中间的横最长,其次是下横,上横最短。 疆 jiānɡ 1.听音频朗读课文,把握朗读节奏 三、多样朗读,理解文义 (1)仔细听音频,注意朗读中的停顿,并在文中划出朗读节奏 (2)同桌交流,找出划分不一样的地方,并说说理由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