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6372

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11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教案(第二课时)

日期:2025-09-29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208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道德,法治,四年级,下册,4.11
  • cover
四下《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 《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选自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由三个话题构成,分别是:我们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家乡的喜与忧。《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属于《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编写依据为课程标准中“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的第二学段要求,分别是“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关心社会生活;学会承担责任。” 横向来看,本课位于第四单元的中间部分,是对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的补充,引导学生更为具象化地了解家乡,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也是对下一课立足家乡发展、辩证认识发展问题做好知识层面和情感层面的铺垫。本课聚焦我国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当地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通过了解和认识当地民间艺术及其与当地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可以深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纵向来看,本课与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有递进的关系,聚焦中国版图上各地特色的风貌和物产;为六年级下册《多元文化 多样魅力》了解世界文化铺垫理解和尊重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时代变革浪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传承的时代难题。在四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能通过文旅宣传、视频媒介、非遗场馆等接触到民间艺术,但受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所限,大多数四年级学生对民间艺术的认知是相对薄弱的,走马观花,也不了解其丰富的情感内涵。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民间艺术的组成和典型代表,体会了民间艺术的精彩纷呈;通过第二课时的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当地的民间艺术了解片面,稍有接触,但对于背后的智慧结晶也知之甚少。因此,需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唤醒民族意识,激发艺术行动,动员其责任心。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初步了解感知家乡的民间艺术,并能做简单介绍,感受到家乡民间艺术的风采。 2.体会民间艺术对人民生活的意义,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 3.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付出,培养尊重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民间艺术对人民生活的意义,探究民间艺术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自己喜爱的家乡民间艺术,为自己的家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展示教师五一假期去鄞州非遗馆的收获:带回金银彩绣,看一看,摸一摸,夸一夸。 今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就让我们沉浸式感受民间艺术,上课! 一、沉浸情境,呈现多姿多彩 1.在刚才的分享中,我们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板贴课题: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我们宁波的民间艺术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播放海曙非遗馆视频)你看到了什么?请听入场券的兑换要求!(板贴: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 馆长朗读: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参观!我是非遗馆馆长“艺先生”。只要你在这趟学习之旅中多多发现宁波的民间艺术、探究它们的产生原因,并且能合作发现人们的智慧,就能获得入场券! 3.有信心完成任务吗!开启解码之旅吧! 二、解码民艺,细探追本溯源 (一)一次采风的收获 1.馆长过渡:同学们,你对宁波的民间艺术了解多少呢?同我说来听听吧! 2.同学交流课前采风记录: 预设①介绍宁波甬剧,补充:听一听《田螺姑娘》,古时宁波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文化交流频繁,音乐和表演逐渐融合,唱腔柔美,表演优美。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板贴:审美需求) 预设②介绍奉化布龙,补充:布龙表演特点,想一想:盘龙游龙,有什么寓意?(相机板贴:美好愿望) 预设③介绍宁波朱金漆木雕,补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