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7184

四上 3.1 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209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四上,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 cover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生在三年级是已经发现有时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那么这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第一部分,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第二部分,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小车用不同的动力类型;而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需要进行必要的单元导入,基于导语中的力学生活问题进行思考和研讨,进而引出单元教学内容,引出第一课教学内容。第一课教学内容,旨在吸引学生关注让小车运动起来的科学问题,通过思考生活现象,引出问题,激发思考,引导探究和思考归纳作为教学的主要思路。在夯实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科学兴趣。 【学情分析】 力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学生日常生活中自己人力运动,以及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力学运动等,都是有生活体验的,但是他们对力学原理和知识是模糊的、片面的、零碎的,需要通过科学系统地学习,建构力学原理和概念,进而掌握力学方法和技能,进而学着思考生活中的力学问题。例如本课中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有一定的了解。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初步认识过“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小车运动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梳理和思辨生活中各类车子的动力方式,知道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通过观察、思考、实证和研讨,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基本认识力的基本作用。 科学思维:用观察、比较、归纳、演绎的方法,能参与和获得本课力学知识。 探究实践: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不同动力系统;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态度责任:在实验探究中,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兴趣,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的重要性。体会到生活中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动力类型满足生活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难点:有序地进行合作探究,并用实验数据说明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聚焦问题 情境创设:科技节刚刚过去,我们参加了动力小车这个比赛,大家都意犹未尽,那今天我们在组织一次动力小车的比赛,但今天获胜的规则是小车行驶60厘米的距离越接近2秒的小组获胜,那这节课我们就在班上比一比哪个小组能成功。 出示小车,设问:你能让它动起来吗?揭示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 【设计意图】利用科技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说一说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激趣导入,激活思维,引发兴趣。 让小车动起来 1.出示小车、绳子、垫圈、回形针,设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吗? 2.学生交流想法。 3.教师出示三种绳子长度下小车运动情况,适时追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才合适? 4.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并且让小车动起来,学生交流实验结果。说一说: (1)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动力是什么? (2)垫圈向什么方向运动?(引出重力概念,直观的感受重力) (3)垫圈向下的重力是怎么让小车水平运动的?(引发思维冲突,引出重力到拉力的转化) (4)一个垫圈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为什么? 总结规律,达成共识:垫圈的重力转化为棉线对小车的拉力,让小车从静止到运动。要足够大的力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自己组装组装、尝试、为预估提供感性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