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唐诗五首 野望 新课导入 当夕阳把最后一缕金辉洒在连绵的山岗上,远处的牧人赶着牛羊踏碎余晖,归巢的飞鸟在天际划出凌乱的弧线 ——— 这样的画面,是否让你想起了某个秋日的黄昏?一千四百多年前,有位诗人就站在这样的暮色里,望着旷野上的萧瑟秋景,轻轻吟出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的诗句。 他叫王绩,是初唐一位特立独行的文人。厌倦了官场的束缚,他回到故乡东皋,过起了耕读垂钓的生活。可即便身处田园,这位曾在隋朝为官的诗人,心中总萦绕着一丝挥之不去的迷茫。当他拄着拐杖站在东皋的原野上,望秋景、观飞鸟、见归人,那些散落的景物背后,藏着怎样的心事?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野望》,在字里行间读懂这位 “初唐第一诗人” 的旷野凝望。 王绩“初唐第一诗人” 的旷野凝望。厌倦官场束缚,回乡过起了耕读垂钓的生活。 影视资料 素养目标 品味分析诗句,感受诗歌意境的美妙,提升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知晓作者的生平与创作情况,掌握基本的字词知识,并且背诵这首诗歌。 理解诗歌的核心主旨,欣赏并体会在日暮场景下诗人所抒发的三种情感。 多次朗读诗歌,细细品味其语言,感受其中的意境;同时,用语言描绘出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作者简介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王绩爱好广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诗歌。他的山水田园诗朴素自然,意境浑厚,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的诗歌史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 背景资料 王绩入朝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诗人在隋大业(605—618)中举孝悌廉洁及第,除秘书正字、扬州六合县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乡,其后浪迹于中原,吴越间。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野望》选自《王绩诗注》。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文体知识-律诗 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发源于南朝齐,格律严密,是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八句完篇的律诗,每诗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 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结构 首联:起,睹物兴起,直接入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呼应开头,回扣主题。 ɡāo dú xǐ yǐ qín 皋 禽 犊 徙倚 候 骑 qí 都 护 dū 燕 然 yān jiǎ nuǎn zhuó dī 贾 暖 啄 堤 qī 芳草萋萋 生字词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gāo bó yǐ dú wēi xǐ huī 野 望 王绩 原文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河津,诗人隐居的地方。皋,水边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