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他们最先醒来,然后最早死去。他们献出自己的热血,去召唤未来的黎明。正因为有千千万万个林觉民,中国在那样黑暗的时代,才迎来了崭新的黎明,才有了我们如今的安康盛世,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才有了我们此时的幸福时光。 民族魂 鲁 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其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作品 小说集: 散文集: 杂文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坟》《热风》《华盖集》《且介亭杂文》《南腔北调集》等。 散文诗集: 《野草》 鲁迅的小说中有三个人物最出名———孔乙己,阿Q、祥林嫂。 孔乙己是有姓无名,阿Q是有名无姓,祥林嫂是无名无姓。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这个既无名也无姓的人物———祥林嫂。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因此,妇女的思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要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创作背景 封建思想 贞洁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存天理,灭人欲”一女不能嫁二夫 三从(封建秩序):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纲: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儿子就得听父话)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仁、义、礼、智、信 封建祭祀 :对祖先的崇拜,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个方面。 祝福里也提到了,准备的是女子,拜的却只是男人。女子被歧视,透露出来男尊女卑。祝福本身也是一种祭祀。 封建迷信 阴司、地狱等。(人死后会进地狱,有阎王、黑白无常、阴司) 文题解读 “祝福”也叫“谢年”,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流行的一种迷信习俗。 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解题:祝福 按照老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在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掸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三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 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 关于祝福 封建迷信思想 封建礼教制度 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的叙述的时间跨度有多大?具体地写了哪几个地点? 作者是如何安排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 四十上下--二十六七--十四年左右 浓缩在旧历的年底的鲁镇 卫家山 贺家墺 (由此辐射)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简述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细读课文,具体研讨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以“祝福”为题? 2.梳理一下祥林嫂的故事,理清小说的情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