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4节气探究 第1课时 准备阶段 (浙科版)九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通过“二十四节气”主题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感知节气承载的科学规律,体悟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智慧。 01 02 知道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自觉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做到尊重自然、遵循规律。 03 根据相关学科知识,联系生活经验,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研究课题,制订合理的方案。 04 责任担当 创意物化 问题解决 价值体认 制订“节气探究”活动方案。 新知导入 观看视频: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新知导入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宇宙和自然的持续观察,独创的一种认识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的传统历法体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草木荣枯、候鸟来去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不同节气蕴含着大自然时间变化的秘密。 新知导入 你知道二十四节气具体的日期吗 你知道每个节气具体有哪些含义吗 探究新知 古人总结的“二十四节气”历经千年,至今仍对人们的农事劳作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智慧。 探究新知 选择一个节气,分析该节气中蕴含的科学规律和当时的自然现象,提出问题和假设,明确探究目标,制订方案,走进大自然开展实地考察。 探究新知 二十四节气蕴含了哪些自然现象和科学规律呢 人们在不同节气时有哪些特定的习俗 回顾相关学科知识,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一次二十四节气主题讨论。 瞭望台 古人仰望星空、观日测影,不断总结大自然变化的规律,将其与农事、生活、民俗等巧妙融合,形成特定的“节令”。 探究新知 小组讨论:选择一个节气,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瞭望台 探究新知 地球运动形成四季交替变化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地球在绕太阳运行轨道上的不同位置。“节气历”从本质上属于阳历范畴。 人们借助“节气历”指导农事劳作并将经验归 纳为农谚,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瞭望台 不同节气时,各地有丰富的特色习俗,如浙江遂昌人在立春日会扎制“春牛”,班春劝农,给牛喂酒,给它添力。 探究新知 绘制二十四节气的黄道位置图 地球一年绕太阳转一周,我们从地球上看成太阳一年在天空中移动一圈,太阳这样移动的路线叫作黄道。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的。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份,每1份为一个节气。春分点为0°, 秋分点为180°,夏至点为90°,冬至点为270°, 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共360°。 瞭望台 资料链接 探究新知 问题树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植物、动物、天气、星象、水体等物候现象变化而总结的“物候历法”。 不同节气前后,气候如何变化 动物、植物为适应气候变化有怎样的表现 小组讨论: 选择一个节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明确探究课题。 探究新知 问题树 探究新知 问题树 节气气候与农作物生长 的观察探究 问题:立夏小满,江河渐满”(降水增多),立夏后多雨和少雨(人工控水)环境下,盆栽番茄的生长速度一样吗? 我们小组的研究课题: 立夏后降水(或控水)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探究新知 问题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元代吴澄所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气,将每个节气分成三个候。各候均与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 花、结实等;动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