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4节气探究 第2课时 ———实施、总结阶段 (浙科版)九年级 上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4 知识拓展 课后作业 08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某个节气的气候变化或动植物的物候反应,感知节气承载的科学规律,体悟中华民族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智慧。 01 02 积极参与调查研究,主动分享心得体会,自觉宣传和传承“二十四节气”。正确认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自尊自律,主动作为。 03 学会运用考察、观测、记录等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运用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并形成研究成果。 04 责任担当 创意物化 问题解决 价值体认 撰写白露时家乡某地候鸟的考察报告、制作白露时家乡的观鸟指南、野外观鸟并做好记录、撰写研究报告、二十四节气作品展等。 遇见水稻的童年 ———龙峰国际学校开展“走近芒种”探究实践活动 新知导入 走近芒种,了解节气文化。 走进田间,探寻水稻种植。 探究体验,感受农耕智慧。 “爷爷,水稻的苗儿是怎么培育出来的?” “妈妈,为什么是倒退着插秧的?” 带着满腹疑问,龙娃们进行了探究之旅。 采访了解水稻的一生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2育种 3插秧 1耕田 亲 身 体 验 新知导入 6收割 4除虫 5灌排 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都要加强水份灌溉。所以农民伯伯经常去看水渠中的水是否有流入自家田间。 7晒干 8砻谷 探究新知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应用节气时令知识,研究某个节气时不同生物对环境的顺应与影响,探究某个节气的主要气候特征,在实地考察中形成真实的生活经验。 探究新知 01 白露候鸟探究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回答问题: 白露节气是什么时间? 白露节气以后气候有什么特点? 动物会做出什么反应? 观看视频:白露节气 昼夜温差变大,天气逐渐转凉,大雁、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各种鸟类开始贮存过冬的食物。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问题导引: 我们的周边有哪些鸟类 哪些是候鸟 这些候鸟如何选择生活环境 带着探究方案,走进湿地、海滨滩涂或森林公园,一起调查家乡白露节气时的鸟类资源,研究节气与候鸟之间的故事。 参观 探究新知 迁徙是鸟类对季节和环境变化做出的一种规律性的适应。 走进自然博物馆、湿地科普馆、鸟类生态科普馆等,了解我国候鸟迁徙的路线,学习候鸟的种类及特征。 全球一共有8条候鸟迁徙的路线,其中有3条路线是经过中国境内的。 (1)西部迁徙路线 内蒙古西部、甘肃、青海和宁夏的候鸟,秋季向南迁飞,至四川盆地西部和云贵高原越冬。新疆地区的湿地水鸟可向东南汇入该西部迁徙路线。 (2)中部迁徙路线 在内蒙古东部、中部草原,华北西部和陕西地区繁殖的候鸟,秋季进入四川盆地越冬,或继续向华中或更南的地区越冬。 (3)东部迁徙路线 在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与华北东部繁殖的湿地水鸟,春、秋季节通过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南北方向的迁徙。 拓展延伸 参观 探究新知 鸟候与候鸟 鸟候是指鸟类随季节变化的周期性自然现象。 候鸟指的是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迷鸟。而留鸟是指终年生活在一个地区,不随季节迁徙的鸟类。 资料链接 参观 探究新知 在参观过程中,我完成的活动任务有参与湿地观鸟实践;完成候鸟迁徙路线拼图;制作鸟类特征对比卡;聆听专家讲座。 参观后我知道了我国候鸟迁徙路线、候鸟的种类与特征、湿地的生态意义,还想继续了解候鸟如何在迁徙中调整路线应对气候变化(如极端天气对杭州湾湿地停歇地的影响)。 我们预测,白露节气时,家乡会有绿头鸭、鸿雁、白鹭、中华秋沙鸭这些候鸟。 观鸟记录 分析 探究新知 白露时节,寒气增长。 走进湿地、海滨滩涂、森林公园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