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材pp.52~53 1.会认“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学习本课的写法。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梁启超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对于较难理解、小组内解决不好的问题,组织全班交流,关键的地方予以指导。 【学习方法】 自学掌握生字词,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通过朗读,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2课时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正值少年。有人说,少年是一首诗,浪漫隽永,明秀悠长;也有人说,少年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节选)。〔板书:少年中国说(节选)〕 初读课文 一、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梁启超的照片)同学们,你们知道梁启超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听清读音。 2.自读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生字,并借助查字典等方式理解生字词。 (3)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3.检查自学情况。 4.指生读课文,指导读准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第1自然段:点明建设少年中国的责任在于中国少年。 第2自然段:用象征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第3自然段:赞美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点明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2.第1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总结、汇报。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3.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比喻少年中国?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指导书写 重点字: 泻:第7笔是竖折折钩,最后一笔稍长。 疆:右部上横短,中横长。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字词。 2.文章的第1自然段用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层层深入。) 探究新知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 (1)本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 (2)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 2.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这个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统领全段的作用,下面的部分围绕这句话进行阐述。 (2)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句句式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 (3)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我们可以看出,少年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作者运用排比的句式告诉我们,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建设中国的责任在于少年,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红红的太阳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 (2)“太阳”和“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作者把“少年中国”比喻成初升的太阳,说少年中国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有希望,前途一片光明。) 2.这部分大多数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象征意义蕴含其中。请默读第2自然段剩下的几句话,先理解字面意思,再想少年中国和所比喻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