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8.2东南亚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东南亚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区域范围以及主要的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图表说出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通过读图发现其农作物的分布。 3、通过生活性地理情景的引入,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体会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树立人类活动要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人地观。 重点、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诗: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水。这首诗所描述的就是与我们国家山水相连的东盟所在地———东南亚。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近邻———东南亚。 二、讲授新知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1.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感悟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请学生再次观察“中国─东盟自贸区图”“东南亚的地形”“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生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纠正。 (1)东南亚包括哪11个国家,哪个国家还不属于东盟成员国? (2)哪些国家是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哪些国家和我国在陆地上接壤? (3)东南亚主要包括哪两大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2.范围 3.位置 (1)纬度位置(10°S———23°26′N) :决定了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国家都是临海国和岛国,受海洋影响比较大。 (3)交通位置:位于南北两个大洲(亚洲与大洋洲)、东西两个大洋之间,处于“十字路口”的位置,这种地理位置使得此地自古以来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4)马六甲海峡对我国石油进口的重要性: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是我国从西亚进口石油最便捷的海上通道。 过渡:用多媒体展示泰国等国受暴雨侵袭、洪灾肆虐的情景,过渡到对东南亚气候类型与特点的认识。师出示探究问题: (1)泰国主要是哪种气候类型?为什么多发洪涝灾害? (2)东南亚的稻米与气候条件有何关联? (3)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除稻米外,东南亚还成为了世界上哪些重要热带经济作物的最大生产或出口地,这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地区如何分布? (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1.观察“亚洲气候分布图”,发现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和分布,思考其气候特点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师要求学生观察下面的“亚洲气候分布图”和教材上“东南亚的地形图”,并出示以下小组合作交流的问题: (1)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 (2)它们在东南亚是如何分布的?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启发引导,得出相关结论: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马来群岛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3.师继续出示小组成员合作探究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图思考,图示A、B两地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1)假如你是A地的一位农民,应该在何时播种何时收获? (2)在B地又该如何呢?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归纳、提升:A地位于中南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应该在雨季播种、在旱季收获(拓展延伸:6─10月盛行西南季风,是雨季;11—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是旱季);B地位于马来群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应该随时播种,全年都有收获。 4.师继续出示探究问题: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对东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类型和分布又有什么影响呢? 要求学生根据刚才的收获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