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55172

2.7《夜晚的月亮》教学课件(20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1次 大小:82531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夜晚的月亮,教学课件,20张,PPT,教案,视频
    (课件网) 第二单元《地球家园》 2.7《夜晚的月亮》 (教科版)二年级 上 第二单元 2.7《夜晚的月亮》 夜晚月亮不同形状” 视频(新月如钩、满月如盘 ),“视频里月亮形状咋变化?你见过哪些月亮形状?” “月亮形状咋变?和生活、文化有啥关联?今天当‘月相小侦探’探索!” 新知导入 聚集 太阳是圆的,月亮形状咋变化?比如‘初一的月亮像钩,十五的月亮像盘’,你观察到啥规律?夜晚观察月亮,注意安全 探究新知 月亮会变样子!初一像弯弯的小钩子,慢慢变胖,到十五就圆滚滚像盘子啦。过了十五又慢慢变瘦,最后又变回小钩子。晚上看月亮要跟大人一起,别跑太远,注意安全哟。 探究新知 探索 1. 观察月相多样性,明确形状特征 新月 - 上弦月 - 满月 - 下弦月 - 残月” 变化,“月亮形状会变,这些变化叫‘月相’,有周期性!” “分类认一认,说说每种月相像啥(如新月像钩、满月像盘 )! 新月弯弯、满月圆圆 上弦月像小船,下弦月像镰刀 探究新知 2. 持续记录月相变化,掌握观察方法 连续几天(如一周 )观察月亮,用涂阴影、剪纸片记录形状,标日期!注意:阴天看不到月亮也要记录‘无月’ !” “x 月 x 日,新月,像钩” ), “长期观察、如实记录” 。 “每天都能看到月亮吗?月相每天相同吗?月亮对生活、文化有啥影响(如月光照明、嫦娥奔月传说 )?” “月相规律和文化传说咋互补? 研讨 这些传说咋来的?是科学事实吗?和月相规律冲突吗?” 布置任务:“回家和家人分享月亮传说,讨论‘科学与文化咋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月相变化的规律是( ) A. 随机变化(×,周期性变化 ) B. 从缺到圆再到缺(√,符合月相规律 ) C. 一直是圆的(×,仅满月时圆 ) 关于月亮,说法正确的是( ) A. 每天都能看到(×,阴天或新月时难看到 ) B. 月相变化和日期有关(√,如十五月圆 ) C. 神话传说都是科学事实(×,传说是文化创作 ) 记录月相时,不需要写( ) A. 日期(×,需记录,关联周期性 ) B. 形状描述(×,核心记录内容 ) C. 自己的心情(√,月相记录关注客观观察 ) B B C (二)判断题 月相变化是因为月亮本身形状在变( ) 月亮神话传说和月相规律不冲突,能共同丰富文化( ) 看不到月亮时,记录单可以空着( ) × × √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月亮形状会变(月相 ),有周期性!月亮照亮夜晚,还带来有趣传说!要继续当‘月相小侦探’,探索科学与文化的秘密! 板书设计 2.7 夜晚的月亮 月相特征:形状多样(新月、满月等 ),周期性变化 观察记录:连续观察,标日期,如实记录(含无月 ) 影响:生活(月光照明 )、文化(神话传说 )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小学科学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夜晚的月亮》是 “地球家园” 单元的探究课,聚焦月亮形状变化(月相 )及与生活的关联。通过 “观察月相 - 记录变化 - 研讨影响” 环节,引导学生感知月亮 “形状多样、周期性变化” 特征,理解月亮对生活、文化的影响,是培养 “天文观察 - 文化关联 - 生态认知” 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月亮 “圆缺变化” 有感性认知(如 “十五的月亮圆” ),但对 “月相周期性(如新月 - 满月 - 残月 )” 及 “月亮与生活、文化的深度关联(如月光照明、神话传说 )” 理解模糊。他们好奇好问,可通过 “长期观察 + 文化拓展” 深化认知,但在 “持续记录月相、辩证理解月亮影响” 上需引导。 核心素养分析 (一)科学观念 认识月亮形状(月相 )的多样性(如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