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1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1章 认识细胞 第1节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1课时 认识和使用生物学实验器具 [知识目标] 1.说出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2.能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3.能安全使用常用实验器具和药品。 [核心素养] 1.结合单筒式光学显微镜,能够指认并说出单筒式光学显微镜各构造的名称和作用。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2.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重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安全使用其他实验器具。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早在1925年,生物学家Wilson就提出:“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可见,对细胞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的基础,也是现代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要研究细胞,首先要看到它。肉眼可以看到一些个头大的细胞,如西瓜的沙瓤、番茄的果肉细胞等。但是要想看清楚细胞中有哪些细微的结构就必须借助显微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一)认识和使用生物学实验器具 1.展示列文虎克研制的显微镜的图片,讲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2.讨论:显微镜的作用。 (二)认识光学显微镜 1.展示单筒式光学显微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4页图1-2,初步认识单筒式光学显微镜的结构,思考各个结构的作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行解决以下问题。 (1)目镜上的“5×”和“10×”表示什么意思 (2)与显微镜放大作用有关的结构有哪些 用于调节物镜的是什么结构 (3)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哪些 (4)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由什么决定的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 (1)目镜上的“5×”和“10×”表示目镜的放大倍数。 (2)与显微镜放大作用有关的是目镜和物镜。用于调节物镜的结构是转换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 (3)反光镜和遮光器能够调节光线强弱。 (4)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由物镜与目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利用各关键结构的分解图片,详细讲解显微镜各结构的功能。 (三)使用光学显微镜 1.播放“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实验的视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7页的“实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对光时,要使显微镜的哪些结构在一条直线上 (2)对光成功的标志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1)对光时,要使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在一条直线上。 (2)通过目镜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 2.师生共同总结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选择目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 (2)选择物镜: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 (3)对光:将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直到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 (4)放置装片:将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装片,使要观察的临时装片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5)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先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着物镜,使物镜缓慢下降并靠近装片,注意不要压到盖玻片。再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6)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7)整理:先把显微镜擦拭干净;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离通光孔,再将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入显微镜箱。 3.指导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朗读教材中的操作要点,另一人按要求进行操作,观察制成的临时装片,思考显微镜的成像特点,相互评价并及时纠正错误。 教师在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巡视,在选择目镜和物镜、对光、制作、放置装片、粗调节和细调节等环节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检查和纠正,逐一过关。 4.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