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校园选题指导课教学设计及导学单说课稿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研究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一、整体活动背景: “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研究”这一主题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实地考察、采访调查等方式客观呈现校园噪声污染环境问题,探究现状,寻找成因,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本主题以班级考察实践活动的方式开展,组建调查小组,围绕选题设计制定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与研究,得出基于调查研究的研究成果。 二、整体活动目标: 价值体认:积极参加调查与研究活动,学会与他人交往,对自己的成果有成就感,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增强融入社会的集体意识。 责任担当:在参加小组合作活动时,能明白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做好自己的分内事,观察校园生活环境,形成对活动负责任的态度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问题解决:通过调查形成初步的结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解与解决问题,并基于研究证据得出结论。 创意物化:用研究报告、微视频、倡议书等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开展校内环保宣传和校外环保倡议活动,开展网络环保宣传。 三、各阶段核心学习任务: 阶段 核心任务 学习要点与整体的关系 课内指导安排 准备阶段 搜集并整理校园噪声污染的相关资料,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选择研究课题并制订活动方案。 通过校园实地考察,问卷采访,调查校园噪声污染的主要类别及造成污染的原因,小组交流选择一个课题,共同制订活动研究方案,为实施阶段做准备。 1课时,用于组建研究小组,提出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 推荐优秀小组展示,教师点拨,学生补充,再给学生2分钟左右时间小组完善方案,再展示交流。此课时为“选题指导课”。 实施阶段 根据活动研究方案制定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选择校园不同区域进行实践研究,通过分析和评估得出结论,从而全面了解校园噪声污染现状。 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明确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在实践探究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在环境评估中增强环保意识。 1课时,用于交流解决实践活动中的“过程问题”,通过“回顾导入———表征问题———讨论交流———认知构建”,着重对实地考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做必要的指导。此课时为“中期指导课”。 总结阶段 反思活动经历,梳理活动成果并展示、交流、评价,分享自己的收获。 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探究成果,延续考察探究行动。 1课时,用于组织学生成果展示、经验交流和总结评价。此课时为“成果展示指导课”。 四、整体教学重难点: 活动重点:实地考察,校园噪声污染成因与现状分析,活动研究方案的制定,调查研究活动的真实、有效开展,活动成果报告撰写及环境保护宣传。 活动难点:活动研究方案的制订及预期研究成果的形成。 五、“选题指导课”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观察身边的环境,判断是否存在噪声污染,探究现状,寻找成因以及提出治理措施,产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身边噪声污染问题的意愿,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2.围绕主题,组建团队,小组合作根据主题线索和跨学科五大板块的提示,以“课题参考”为例提出本小组感兴趣的问题,并将问题归类,提炼出研究课题。 3.各组根据活动主题和研究目的,选定合适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制定研究计划。 【活动重点】 学生:通过对校园噪声污染的讨论,了解校园噪声污染的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向。 【活动难点】 学生根据主题线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定选题,制定研究方案,展示交流,完善研究方案。 【活动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校园噪声污染的资料,借助希沃、录屏、DeepSeek、腾讯智影等制作课件,准备“课中共学单”和“活动评价表”。 学生:实地观察我校校园噪声污染类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