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黄河 理教材 探索新知 01 [footnoteRef:0]一、黄河源流概况 [0: 易错易混 (1)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但不是中国第二大河,其径流量不及珠江。 (2)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黄河上、中游水能资源丰富。 图解知识 图解黄河凌汛的成因 归纳总结 长江与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都流经青海省、四川省;都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都很丰富。] 1.发源地:A 山脉,流入B ,全长5 464千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 2.主要支流:①湟水、②洮河、③ 、④汾河。 3.上、中、下游的分界点:M 、N 。 4.干流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a 省、b 省、c甘肃省、d宁夏回族自治区、e内蒙古自治区、f 省、g 省、h河南省、i 省。 5.干流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高原、内蒙古高原、 高原、华北平原。 二、各河段的特征 1.上游:源头地区湖泊众多,河流曲折。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黄河水流湍急, 资源丰富。进入黄土高原后,黄河蜿蜒北行,泥沙沉积,塑造了宁夏平原和 平原。在初春、初冬时节,黄河自较低纬向较高纬流动的河段,常出现冰阻水流的 现象。 2.中游:黄河向南流经黄土高原,进入降水较多的季风区,有众多支流汇入,径流量增大,含沙量也急剧 。 3.下游:黄河向东进入华北平原后,黄河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形成“ ”。 三、黄河的治理 1.在上游地区,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 工作;在下游地区,加固 ,疏通河道。 2.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治理,黄河的含沙量和年平均输沙量已大大减少,流域内 得以修复。 进阶练 提升能力 02 基础达标 一、黄河源流概况 1. 跨学科 语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若诗词中的“黄河”指现在的黄河,那么“天”和“海”分别是( ) A.唐古拉山、渤海 B.巴颜喀拉山、渤海 C.巴颜喀拉山、黄海 D.唐古拉山、东海 2.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黄河流经的是( ) A B C D 二、各河段的特征 读黄河水系简图,完成3~4题。 3.图中黄河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关于黄河干流④河段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B.河阔水深,利于航行 C.水大流急,水能丰富 D.河道弯曲,形成“九曲回肠” 三、黄河的治理 ———黄河宁,天下平”,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因其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读黄河流域简图,完成5~6题。 5.“黄龙入海”的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下列人类活动会对“黄龙入海”现象起到减弱作用的是( ) A.上游水能开发 B.中游植树种草 C.小浪底调水调沙 D.下游加固堤坝 能力提升 ———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中华民族千秋大计。读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河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 B.桃花峪至利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C.河口年平均流量最大 D.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急剧上升 8.下列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措施,合理的有( ) ①源头地区加强生态保护 ②上游地区治理“地上河” ③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 ④下游地区治理荒漠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身体上也存在“病症”。读图,完成9~10题。 9.黄河各河段的“病症”、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搭配正确的是( ) A.“大量脱发”—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