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0896

3.2 世界的地形 教案 2025-2026学年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7931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世界,地形,教案,2025-2026,学年,教版
  • cover
第二节《世界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各类地图(如世界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识别并准确描述世界主要陆地地形(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的分布区域,明确不同区域地形的显著特征。 2.综合思维: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资料,综合分析等高线的数值、疏密、弯曲等特征与山地五种基本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多个角度解读地形信息,培养对地形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力。 3.人地协调观:树立尊重自然地形条件、合理利用地形资源的观念。 4.地理实践力: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如观察本地的山地、丘陵、平原等地形,测量地形的相对高度、坡度等数据。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获取地形高度、坡度、地形类型等地理信息,提升读取和分析地形图的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云南梯田图片:众所周知,云南省全境都适合旅游,元阳县被认为是最难抵达的小县城之一,然而,元阳却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它就是元阳梯田。元阳梯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师前来观赏和拍摄。 讲授新课 知识一.陆地地形 1.地形与地形区的概念 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地形区: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2.地表高度的表示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问题探究:(1)平原和高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 山地和丘陵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 教师小结: 4.世界地形的分布 知识二.海底地形 现代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海底的地形也是起伏不平的。 教师小结: 知识三.学看地形图 地理学习中经常用到地图。有了合适的地形图,即使是没有去过的地方,我们也可以通过地图,了解那里的地形状况。常见的有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含义: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得到等高线地形图。 2.等高线特点:(1)闭合曲线(陡崖外,等高线不相交 、不重合); (2)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同); (3)等高距相等(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相等);(4)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1)水库(大坝)选址;(2)公路、铁路的选址;(3)露营地的选址 4.分层设色地形图 课堂总结 本节课围绕 《世界的地形》 展开,我们认识了陆地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 ——— 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它们各具特征,如山地高耸陡峭,平原平坦开阔。学会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坡度陡缓,依据等高线形状识别山峰、山谷、山脊等地形部位 。了解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等,其形成与地球内力作用紧密相关 。通过学习,我们对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为后续探究地理环境的奥秘打下基础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世界的地形》教学中,我借助地形模型、地图、多媒体视频,让学生直观感知地形多样性,通过引导分析地形图,培养其地图意识与空间思维 。小组讨论虽激发了学生思考,但部分学生地图分析能力薄弱,难以准确判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地形部位,后续需强化地图阅读技能训练 。在今后教学中,我还会增加实践环节,如开展地形模拟实验,助力学生深化对地形知识的理解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