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分布,分析影响气候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作用差异。 2.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不同的气候类型为人类提供了多样化的生存环境和资源,人类应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地理实践能力:尝试运用所学的气候知识,对一些与气候相关的地理现象进行解释,提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这些地区自然景观有这么大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二)讲授新课 知识一.热带气候类型 1.结合课本内容,根据已有知识,尝试概括热带气候类型的特点。 探究问题: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全年高温,降水一年分为两季 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总量比热带草原多 知识二.亚热带气候类型 1.结合课本内容,根据已有知识,尝试概括亚热带气候类型的特点。 探究问题:比较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异同。 提示:相同点: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不同点:亚热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 知识三.温带季风气候类型 1.结合课本内容,根据已有知识,尝试概括温带季风气候类型的特点。 知识四.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类型 寒带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分布有高原山地气候。该气候地区的自然景观以垂直变化明显为重要特色。 1.思考沿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分布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别有哪些? 提示:沿赤道依次分布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 沿北回归线分布的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2.说一说,北美洲的东部和西部分别有哪些气候类型?议一议,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东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西部: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高原高山气候等。 课堂总结 本节课围绕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展开学习,我们明确气候类型多样,根据气温和降水特点,可大致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及高原山地气候 。热带气候包含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多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全年高温、旱雨季显著的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在亚洲中南半岛与印度半岛;终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常见于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及大陆西岸 。亚热带气候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位于南北纬 30° - 40° 的大陆西岸 。温带气候涵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在亚欧大陆温带地区东部;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处中纬地区大陆西岸;以及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分配不均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 。寒带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此外,高原山地气候因海拔影响,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不同气候类型对应着独特的自然景观,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希望大家课后能用所学知识,分析更多生活中的气候现象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学中,我借助大量景观图片、气候直方图及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各气候类型的特点与分布,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气候成因,学生参与度较高,对常见气候类型有了初步掌握 。教学过程中,虽注重知识讲解,但留给学生自主思考、总结归纳的时间不足,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不高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