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2679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862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年中国,节选,教案,格式
  • cover
课题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授课者: 课型:新授 课时:第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优美,值得一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家国情怀已有初步感知,但理解文本中抽象的理想抱负与历史背景的联系可能存在困难。他们能够通过朗读感受排比句的气势,但对“潜龙腾渊”“干将发硎”等象征性语言的深层寓意需结合注释和资料深化理解。教学中可链接中国近代屈辱史与当代强国成就,通过杰出人物故事(如邓稼先、袁隆平等)的补充,帮助学生将“少年中国”的愿景与自身成长、时代使命相联结,激发“强国有我”的内生动力。 三、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②语言运用:认识“泻、鳞”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课抒发感情依托于排比、象征、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③思维能力:讨论交流,体会第1自然段八句排比,论述了强国富民的责任全在于中华少年。体会第2自然段运用象征手法,描绘少年中国的光辉前景。 ④审美创造:通过反复品读文章,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文意,结合插图和想象体会其象征义,理清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热爱祖国的情感。 思政元素:通过对少年与国家命运的激昂论述,激励学生树立“少年强则国强”的信念,自觉肩负民族复兴重任,培养勇于担当、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了解中国人的强国梦想。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理解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的联系。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梁启超的资料 六、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教师播放《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男儿当自强》等歌曲 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有个人在100多年前,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1、学生听后交流感受。 2、齐读课题 学生聆听歌曲并谈感受,教师引出主题,再通过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介绍明确作者提出的观点,让学生感受作为少年的责任。 教学环节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简单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交流读不准的字音,教师相机正音。 (教师出示认字卡,指名朗读,注意加颜色字的读音。)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 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 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 地履其黄 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 与国无疆 (3)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3.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画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交流读不准的字音 3、结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4、朗读课文。 本文生僻字较多,文意不易理解,让学生自由读文,借助拼音将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落字,然后借合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为接下来深刻理解,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教学环节三:多样朗读,理解文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二次备课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 (1)听音频朗读课文,把握朗读节奏。 ①教师播放音频,学生用心倾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