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4509

21《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课件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41193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三首-枫桥夜泊,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枫桥夜泊 有一首诗,它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座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更让一座寺庙成为了中外游客向往的胜地。 一、导入 张继在考取进士后,唐朝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奔逃到四川。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人志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张继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心怀忧愁的客子,他由此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枫桥夜泊》。 写作背景 1.听老师范读,注意自己标注的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 2.自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同桌听。 泊 愁 寺 我会写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泊 bó 结构:左右 组词:泊船 飘泊无定 音序:B 部首:氵 笔画:八 “氵”的两点小,一提要长。 “白”的横折在转折时要顿笔。 易错提示:右边是“白”不是“自”哦! 愁 chóu 结构:上下 组词:忧愁 愁眉不展 音序:C 部首:心 笔画:十三 注意“心”三点的位置。 “禾”首撇短平,横稍向上斜,“火”要写紧凑。 易错提示:禾的末尾千万别写成捺哦! 寺 sì 结构:上下 组词:佛寺 太常寺 音序:S 部首:土 笔画:六 “寸”竖钩的竖与“土”的竖分两笔写。 “土”要扁,下横长。 易错提示:上边是“土”不是“士”哦! 读古诗,要读出诗的韵味,要使诗歌读得有韵味,就要读出诗的抑扬顿挫;大家可以划出诗的节拍,也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去读。大家尝试一下。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结合注释,诵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枫桥夜泊 点明地点。 点明时间。 点出活动。 你能说说诗题的意思吗? 夜晚在枫桥停泊 一起解诗题 枫 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意: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着,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灯火,诗人忧愁得难以入眠。 江边的枫树 你能说说这联诗的意思么? 渔船上的灯火 一起解诗意 月落乌啼霜满天。 诗句中的动静结合:诗的首句,写了午夜时分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上弦月升起得早,半夜时便已沉落下去,整个天宇只剩下一片灰蒙蒙的光影。树上的栖鸦大约是因为月落前后光线明暗的变化,被惊醒后发出几声啼鸣。整个一句,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一个先后承接的时间过程和感觉过程。 月落乌啼霜满天。 读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月亮渐渐落下去。听到了乌鸦在啼叫。 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清冷。 江枫渔火对愁眠。 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枫桥这个地名引起的一种推想,或者是选用“江枫”这个意象给读者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暗示。透过雾气茫茫的江面,可以看到星星点点的几处“渔火”,由于周围昏暗迷蒙背景的衬托,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动人遐想。“江枫”与“渔火”,一静一动,一暗一明,一江边,一江上,景物的配搭组合颇见用心。 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 看到“江枫”“渔火”。感到孤单、寂寞。 江边有火红的枫叶,闪烁着灯火,又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温暖、美丽。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意: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客船里。 你能说说这联诗的意思么? 当时佛寺有半夜敲钟的习惯,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姑苏城外寒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