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6516

湘教版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数列1.4 数学归纳法课件(共56张PPT)+学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53648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数学,课件,PPT,56张,归纳法,教版
    (课件网)   第一章 数列 *1.4 数学归纳法 学习目标 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中的一些简单命题,培养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任务一 数学归纳法 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时,可采用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1)证明n=n0(n0∈N+)时命题成立; (2)假设n=k(k∈N+,k≥n0)时命题成立,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知道:对任何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作数学归纳法. 新知构建 典例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4+2×7+3×10+…+n(3n+1)=n(n+1)2(其中n∈N+). 证明:(1)当n=1时,左边=1×4=4,右边=1×22=4,左边=右边,等式成立. (2) 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1×4+2×7+3×10+…+k(3k+1)=k(k+1)2. 那么,当n=k+1时,1×4+2×7+3×10+…+k(3k+1)+(k+1)[3(k+1)+1]=k(k+1)2+(k+1)[3(k+1)+1]=(k+1)(k2+4k+4)=(k+1)[(k+1)+1]2,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1)和(2)可知, 对于一切n∈N+等式成立. 规律方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一些等式命题,关键在于“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的两边各有多少项,项的多少与n的取值是否有关,由n=k到n=k+1时,等式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了怎样的项. 返回 任务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问题 典例2 规律方法 1.对于与正整数有关的不等式的证明,如果用其他方法比较困难,此时可考虑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使用数学归纳法的难点在第二个步骤上,这时除了一定要运用归纳假设外,还要较多地运用不等式证明的其他方法(如拆、添、并、放、缩),对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加以变形,寻求其与归纳假设相联系的突破口. 规律方法 返回 任务三 归纳—猜想—证明 典例3 规律方法 1.“归纳—猜想—证明”的一般环节 规律方法 2.“归纳—猜想—证明”的主要题型 (1)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通项或前n项和; (2)由一些恒等式、不等式改编的一些探究性问题,求使命题成立的参数值是否存在; (3)给出一些简单的命题(n=1,2,3,…),猜想并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都成立的一般性命题. 对点练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1,Sn=n2an(n∈N+). (1)写出S1,S2,S3,S4,并猜想Sn的表达式;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并求出an的表达式. 返回 返回 随堂评价 √ 2.某个命题与正整数n有关.如果当n=k+1(k∈N+)时命题成立,那么可推得当n=k时命题也成立.现已知当n=2 019时该命题不成立.那么可推得 A.当n=2 020时该命题不成立 B.当n=2 020时该命题成立 C.当n=2 018时该命题不成立 D.当n=2 018时该命题成立 √ 由题意可知,原命题成立则逆否命题成立,P(n)对n=2 019不成立,P(n)对n=2 020也不成立.否则,n=2 020成立.由已知推得n=2 019也成立.与当n=2 019时该命题不成立矛盾. (k3+1)+(k3+2)+…+(k+1)3 返回 课时测评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n≥n3(n≥3,n∈N+),第一步应验证 A.n=1 B.n=2 C.n=3 D.n=4 根据数学归纳法的步骤,首先要验证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因为n≥3,n∈N+,所以第一步应验证n=3.故选C. √ 2.设f(n)=5n+2×3n-1+1(n∈N+),若f(n)能被m(m∈N+)整除,则m的最大值为 A.2 B.4 C.8 D.16 √ f(1)=8,f(2)=32,f(3)=144=8×18,猜想m的最大值为8. √ √ 5.若命题A(n)(n∈N+)在n=k(k∈N+)时命题成立,则有n=k+1时命题成立.现知命题对n=n0(n0∈N+)时命题成立,则有 A.命题对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B.命题对小于n0的正整数不成立,对大于或等于n0的正整数都成立 C.命题对小于n0的正整数成立与否不能确定,对大于或等于n0的正整数都成立 D.以上说法都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