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第一课时 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本文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期盼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有个人在100多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 听歌曲《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之歌》听后思考:你有什么感受? 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1900年的中国,贫穷、落后、愚昧,同时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连自己的龙椅都拱手让与他人,国家命运岌岌可危,京师危矣!中国危矣!民族危矣!!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梁启超等人想改良政治来挽救国家,但不久就失败了。历史上把这次变法维新叫做“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以后,梁启超逃到了日本。在日本听日本人说到中国的时候,都说是“老大帝国”。“过去读到过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老大的意思就是……”跟“老大帝国”相反的是“少年中国”。日本人所以这样说我们,因为从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看,中国似乎是正在一天天走向“衰亡”。“老大帝国”,意思是中国已经衰老,没有希望了,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课前了解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奇花初胎 履行 纵横 美哉 百兽震惶 鳞爪飞扬 学生自学文言文,根据注释理解文章意思,小组互相交流。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下节课我们将深入理解作者对中国少年寄予的殷切希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 2、激发爱国热情。 1、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大家自读,第1自然段找出作者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用几个词来归纳一下。 (作者心目中的中国:是一个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中国。) 2、它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①这组句子用了排比的手法。 这组句子里的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都一样,是排比。 结构特点 2、它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 ②我觉得这些句子的意思是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作者先写“智”,“智”了就会“富”,“富”了就会“强”,“强”了就可以“独立”,“独立”了才能“自由”,“自由”了才会“进步”,“进步”了才会“胜于欧洲”,“胜于欧洲”了最后就“雄于地球”,意思是步步推进的。 内容安排特点 角度不同,得到的结论当然就不同。我们在读的时候,音量要逐步增强,语调要逐步提升。而且边读边体会作者思路。 自学提示(一): 用背读法学习第2自然段: ①请大家先读一遍,体会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请各自低声诵读) 句子的特点:①都是四个字一句,而且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②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排比。感情非常充沛。 自学小提示 自学提示(二) 找出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可以根据这些生动的比喻展开想象。(小组交流讨论) 要求:借助注释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尽可能生动的语言把你想象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文章探究 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 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是那样的朝气蓬勃,富于青春的活力,他们在地球上的出现,犹如红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