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76737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课时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27734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 cover
(课件网) 21 古诗词三首 山 居 秋 暝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出现了非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王维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山水田园世界,走进他的诗歌《山居秋暝》,去领略他笔下那种恬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牧歌式的田园隐居生活。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音乐家、大画家,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读他的诗,往往给人一种超尘脱俗、清新秀雅的感觉。诗中总是描绘出一派恬美,幽静的山水田园风光。山水田园诗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1.把握诗文内容、结构、主旨; 2.体味诗的意境,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 3.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4.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 第一课时 我会认 山居秋暝 浣女 我会写 清泉 王孙 想一想:哪些字是押韵的? 朗读全诗 后 秋 流 舟 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感受诗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释义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感受诗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句写景。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 解析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句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 解析 ④尾联,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 中,不想归去。 感受诗意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 释义 分析诗句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明月 松林 清泉 山石 青竹 浣女 青莲 渔舟 分析诗句 诗中,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 “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 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令人陶醉。 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还称这之为“空山”呢? “空”字显示了山野间的安静与宽阔,这与作者希望远离尘世与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 诗人,在诗中借景抒情,表达对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 山居秋暝 王维(“山水田园”诗人。) 景物:明月,松林———静景 清泉,山石 景物:竹林,浣女———动景 青莲,渔舟 板书设计 枫 桥 夜 泊 1.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味道。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背诵《枫桥夜泊》。 第二课时 张继,唐朝诗人,出生在襄州(今湖北襄樊市)。他的诗作比较朴实,《枫桥夜泊》较有名。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文解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借景抒情 枫桥夜泊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 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 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诗文解释 诗人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侯的情景? 诗人写的是秋季,因为诗中提到了“霜”。时间是深夜,因为诗中提到了“月落”、“霜”、“渔火”、“夜半钟声”等等。 在这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