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古诗三首 21 部编·四年级上 有许多爱国诗人写下了千古流传的爱国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去感受诗人当时的心境吧! 趣味导入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并默写诗词。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整体感知 塞 秦 sài qín 征 zhēng 将 jiàng 杰 jié 读准字音 塞 秦 sài qín 征 词 zhēnɡ cí 堵塞 闭塞 秦岭 秦国 征途 远征 诗词 词语 认准字形 催 醉 cuī zuì 杰 亦 jié yì 催促 喝醉 陶醉 杰出 杰作 亦何 认准字形 雄 项 xiónɡ xiànɡ 雄壮 英雄 项目 项链 认准字形 第一课时 《出塞》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课文感知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课文感知 【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人】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还】回家。 【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 课文感知 【龙城飞将】汉朝名将李广。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教】令,使。 【胡马】指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 【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北部。 课文感知 出塞 题解:乐府旧题。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课文感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课文感知 思 考 “秦时明月汉时关”能不能理解为秦朝时候的明月和汉朝时候的边关? 课文感知 不能。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这里是互文的写法。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诗文大意:这明月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过的明月,这边关就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久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 课文感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前两句写出了边塞征战的艰辛,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 课文感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文大意:要是有李广那样的大将戍守边关,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 课文感知 赏 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塞战争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作者感慨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战争始终没有停止。第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了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希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课文感知 出塞 心系祖国 情系人民 戍边辛苦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企盼良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对边关将士的同情 对国家安宁的企盼 课文感知 《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歌先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图景,并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守卫边关将士的同情以及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战乱的强烈企盼。 课文感知 第二课时 《凉州词》 王翰(687—726),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代表作有《凉州词二首》《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古蛾眉怨》等,其中以《凉州词二首》(一)最负盛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