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单元“学习景物描写”教材写作范文(六篇) 八年级语文(统编版)上册 写作实践一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OO字以内。 提示: 1.“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某一时段或校园的某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地描写。 2.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当时校园景色的特点。 3.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写作实践一范文两篇 范文一:《操场边的梧桐树》 清晨的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下来,操场上满是金色的光斑。那棵梧桐树长得真高,粗壮的枝干像巨人伸出的手臂,枝叶茂密得几乎遮住了半边天空。叶子是深绿色的,边缘有些锯齿,风一吹,便哗啦啦地响,像在唱一首欢快的歌。(批注:开篇用“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环境描写引入,抓住梧桐树“高”“枝干粗壮”“枝叶茂密”的特征,用“金色光斑”“深绿色叶子”等视觉细节,以及“哗啦啦响”的听觉描写,生动呈现晨景,让读者瞬间进入校园场景。)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像小鸟一样涌向操场。有的在梧桐树下跳绳,绳子甩得呼呼响;有的围成一圈踢毽子,彩色的毽子上下翻飞;还有的坐在树荫下看书,偶尔抬头望一眼蓝天。王老师夹着教案走过,笑着对同学们说:“小心别摔着,玩得开心点!”(批注:插入课间活动场景,用“跳绳”“踢毽子”“看书”等具体动作,结合王老师的对话,体现校园生活的热闹与温馨,让静态的梧桐树有了“人气”,使景物描写更鲜活。) 夕阳西下时,梧桐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一幅水墨画。晚归的同学背着书包走过,偶尔停下脚步,摸一摸粗糙的树干,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风再次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和我们说再见。(批注:用“夕阳西下”的时间变化,描写梧桐树影子的变化,结合“同学摸树干”“树叶沙沙响”的细节,传递出校园生活的温暖与留恋,使景物描写更具情感共鸣,让“校园一景”不再是单纯的风景,而是情感的载体。) 【点评】:这篇片段紧扣“操场边的梧桐树”,选取清晨、课间、傍晚三个时段,抓住梧桐树的形态特征,融入师生活动,顺序由早到晚、由静到动,既展现了校园景色的变化,又传递了青春的活力,是一篇“有温度、有画面”的校园景物描写范例! 范文二:《教学楼前的紫藤萝》 春天来了,教学楼前的紫藤萝开花了。一串串紫色的花穗垂下来,像瀑布一样挂在架子上,远远望去,像一片紫色的云霞。花瓣是淡紫色的,中间藏着黄色的花蕊,蜜蜂和蝴蝶围着它们转,忙着采蜜。(批注:开篇点题,用“紫色花穗”“像瀑布”“像云霞”等比喻,抓住紫藤萝“垂坠”“紫色”的特征,结合“蜜蜂蝴蝶采蜜”的动态描写,展现春日的生机,让读者仿佛闻到了花香,看到了热闹的画面。) 早读课上,教室里传出琅琅的读书声,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有的同学捧着书本站在紫藤萝下背诵,声音清脆悦耳;有的小组围坐在一起讨论问题,偶尔传来争论声,却又很快安静下来。李老师提着水壶过来浇水,水珠落在花瓣上,像珍珠一样滚动,折射出七彩的光。(批注:插入早读场景,用“同学背诵”“小组讨论”“老师浇水”等活动,结合“水珠像珍珠”的细节,体现校园学习的专注与老师的细心,让静态的紫藤萝与动态的校园生活交融,使景物描写更有“生活气息”。) 午后,阳光透过紫藤萝的叶子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值日生拿着扫帚扫地,扫起的灰尘在阳光下跳舞;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跑过来,伸手摸了摸花穗,笑着跑开了。紫藤萝轻轻摇晃,仿佛在和他们打招呼。(批注:用“午后光影”“值日生扫地”“小朋友摸花穗”的场景,展现校园生活的平凡与美好,通过“紫藤萝摇晃”的拟人化描写,传递出景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