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87055

河北省辛集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9次 大小:311312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质量,答案,试题,历史,监测
  • cover
辛集市 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三历史 注意事项: 1.本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试时间 75 分钟,满分 100 分,另附加卷面分 5 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4.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 ) 诗句 历史现象 A 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 土地利用率提高 B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 赋税征收货币化 C 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 雇佣劳动普遍化 D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人身控制的减弱 A. A B. B C. C D. D 2. 隋炀帝时,势倾当朝的左卫大将军、许国公宇文述占田违限,刑部尚书李园通“判宇文述田以还民”。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农民经济负担减轻 B. 严刑峻法思想推行 C. 官员特殊权益消失 D. 均田制的贯彻实施 3. 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 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 ) A. 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 B. 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 C. 保障借贷主体和适当权益 D. 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 4. “判”是古时官员断决狱讼的文本,也是唐代铨选官吏的考试科目之一。唐代的《龙筋凤髓判》是我国 完整传世的一部判例集,通过模拟判例的形式陈述案例缘由,给出判决意见,并进行解释,为应试者提供 了“判”的写作程式和方法。这说明唐代( ) A. 以法为教,轻视了道德礼义 B. 重视家训,教化渗透至基层 第 1页/共 9页 C. 注重判例解读,提升官员司法素养 D. 强调司法实践,开创律例合编体例 5. 北宋初年,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 ①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②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③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④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 南宋临安城水路沿岸建有塌房数十所,房屋达数千间。塌房主将其租赁给本地铺户及外来客商存放货物, 并向承租者征收保护与管理费用。材料表明,南宋时(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商旅安全有所保障 C 海外贸易发达 D. 都市商业繁盛 7. 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将其恢复 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 A. 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B. 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 地方大臣获得宰相权力 D. 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8. 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 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 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 A. 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 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 C. 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 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 9. 明初,北京内城“商贾未集,市廛尚疏”,因此官府在皇城四门外等地修建民房和店房,召民居住,召 商居货。明中后期,“正阳门前搭盖棚房,居之为肆”,形成“布棚摊子满前门”的外城市肆。这反映了( ) A. 城市商业区域的扩张 B. 新的经营方式出现 C. 城市商业分工的繁细 D.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10. 下表为 1930 年毛泽东对江西寻乌人口成分的调查情况统计。该调查( ) 人口 百分 职业 数 比 农民 1 620 60 手工业 297 11 者 第 2页/共 9页 游民 270 10 商人 135 5 政府机 100 4 关 地主 78 3 其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