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3.1.2 加权平均数 副标题:考虑数据重要程度的集中趋势度量 背景图:展示不同权重的数据场景,如学科成绩中不同科目的学分占比、投票选举中不同选票的权重等,直观体现 “权” 对平均数的影响。 幻灯片 2:情境引入与概念对比 生活中的权重问题: 情境 1:某学生期末成绩中,数学占 40%、语文占 30%、英语占 30%,若该生三科得分分别为 90、85、80,如何计算最终成绩? 情境 2:某公司招聘时,笔试成绩占 60%、面试成绩占 40%,候选人笔试 85 分、面试 90 分,如何评估其综合表现? 与算术平均数的对比:算术平均数中每个数据的 “重要程度” 相同,而实际问题中数据的重要性往往不同,需引入 “权重” 来调整,由此产生加权平均数。 问题引入:如表,某小组同学的数学测验成绩及对应的次数,如何计算平均成绩更合理?引出 “加权平均数” 概念。 成绩(分) 80 85 90 次数 1 3 2 幻灯片 3:加权平均数的定义与 “权” 的含义 “权” 的含义:“权” 即权重,是衡量每个数据重要程度的数值,通常用比例、百分比或频数表示,记为\(w_1, w_2, ..., w_n\),且\(w_1 + w_2 + ... + w_n = 1\)(比例形式)或总频数。 定义:若 n 个数据\(x_1, x_2, ..., x_n\)对应的权重为\(w_1, w_2, ..., w_n\),则加权平均数\(\bar{x} = x_1w_1 + x_2w_2 + ... + x_nw_n\)。 计算公式: 比例形式:\(\bar{x} = \sum_{i=1}^{n} x_iw_i\)(\(\sum w_i = 1\))。 频数形式:\(\bar{x} = \frac{x_1f_1 + x_2f_2 + ... + x_nf_n}{f_1 + f_2 + ... + f_n}\)(\(f_i\)为频数,即权重的一种形式)。 幻灯片 4: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关系 包含关系: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特殊情况,当所有权重相等(\(w_1 = w_2 = ... = w_n = \frac{1}{n}\))时,加权平均数等于算术平均数。 示例:数据 3、5、7,权重均为\(\frac{1}{3}\),加权平均数\(= 3 \frac{1}{3} + 5 \frac{1}{3} + 7 \frac{1}{3} = 5\),与算术平均数一致。 区别:加权平均数中数据的贡献由其数值和权重共同决定,权重越大,对应数据对结果的影响越大。 联系:两者均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计算时都需用到数据的数值和对应的 “权重”(算术平均数中权重隐含相等)。 幻灯片 5: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频数形式) 适用场景:数据重复出现,用频数表示权重(如多次测验成绩、不同销量的商品价格)。 例题:用频数形式计算情境引入中小组的平均成绩(成绩 80 分 1 次,85 分 3 次,90 分 2 次)。 解答:总频数\(= 1 + 3 + 2 = 6\),加权平均数\(\bar{x} = \frac{80 1 + 85 3 + 90 2}{6} = \frac{80 + 255 + 180}{6} = \frac{515}{6} 85.83\)分。 步骤总结:1. 计算每个数据与对应频数的乘积;2. 求和得到总乘积;3. 除以总频数。 幻灯片 6: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比例形式) 适用场景:数据的重要程度用百分比或比例表示(如考试成绩占比、投票权重)。 例题:某学生期末成绩中,数学 90 分(40%)、语文 85 分(30%)、英语 80 分(30%),计算最终成绩。 解答:加权平均数\(\bar{x} = 90 40\% + 85 30\% + 80 30\% = 36 + 25.5 + 24 = 85.5\)分。 步骤总结:1. 将百分比转化为小数权重;2. 计算每个数据与对应权重的乘积;3. 求和得到加权平均数。 幻灯片 7:例题讲解 1(频数权重应用) 题目呈现:某商店销售三种品牌的饮料,单价分别为 3 元、4 元、5 元,销售量分别为 100 瓶、200 瓶、150 瓶,求该商店饮料的平均售价。 解答过程: 步骤 1:确定数据\(x_i\)为单价(3、4、5),权重\(f_i\)为销售量(100、200、150)。 步骤 2:计算总销售额:\(3 100 + 4 200 + 5 150 = 300 + 800 + 7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