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时练习卷(1) 9 古诗三首 一年一度的“诗词大会”又开始了,下面请跟着小语的镜头一起去看看吧! 课文基础进阶 一、【镜头一:现场播报】下面是小记者小文撰写的比赛现场的稿件,请你帮她一起完善。 诗词大会上,参赛选手们一个个毫不 xùn sè( ),他们 yín sòng( )了文人骚(sāo shāo)客大量的优秀诗词。这些诗词中,有的描绘高耸入云的shān fēng( ),有的描写萧瑟(bì sè)凄凉的边塞,有的赞美迷人的暮(mò mù)色,有的感慨知己相遇的 yuán fèn( )……虽然比赛结果有输(sū shü)有赢,但大家的心灵得到了诗词的洗涤与滋养。 1.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拼音,在语段的括号里写出词语。 3.其是语段中的“ ”字,像 落在草丛中,可以推测这个字表示的时间是 (①早上 ② 中午 ③ 傍晚)(填序号)。 二、【镜头二:诗词大赛】诗词大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请你也一起完成赛题吧! 1.[重点词义]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B.只缘身在此山中(顺着,沿着) C.骚人阁笔费评章(诗人) D.梅须逊雪三分白(不及,比不上) 2.[朗读节奏]下列诗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一道/残阳/铺水中 B.远近高低/各不同 C.不识/庐山/真面目 D.骚人/阁笔费/评章 3.[经典配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两句诗描绘的景象是 ( ) 4.[理解诗意]下列对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描绘的是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的景象。 B.《暮江吟》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题西林壁》中诗人站在不同角度,描绘了庐山千姿百态的景象。 D.《雪梅》这首诗借“梅”“雪”争春,劝诫人们要和平共处。 三.【镜头三:诗句朗诵】请根据所给情境,填写正确的诗句,并有感情地朗读。 名诗流传千古:诗中有画,白居易在《暮江吟》中用“ , ”描绘了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中有理,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用“ ,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诗中有智,卢钺在《雪梅》中用“ , ”告诉我们事物各有所长。 阅读素养攀升 四、【镜头四:阅读比拼】课内外对比阅读。(15分) 雪 梅(其一) 雪 梅(其二) [宋]卢钺 [宋]卢钺 梅雪争春未肯降, 有梅无雪不精神, 骚人阁笔费评章。 有雪无诗俗了人。 梅须逊雪三分白, 日暮①诗成天又雪,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与梅并作十分春②。 [注释]①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②十分春:全部的春天。 1.根据诗歌内容,完成思维导图。(3分)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有梅无雪不精神 B.有雪无诗俗了人 C.日暮诗成天又雪 D.雪却输梅一段香 3.“梅雪争春未肯降”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梅和雪为了“争春”不肯认输的样子。(1分) 4.《雪梅》(其二)中阐述了三种事物之间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三种事物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 ”。(1分) 5.关于《雪梅》(其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本诗描写了梅花的颜色与形状。 B.本诗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梅花白雪图”,朝气蓬勃。 C.傍晚,诗人落笔写完诗后,天空又下起了大雪,饶有意境。 D.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6.对比阅读《雪梅》(其一)中的后两句把梅和雪作比较,突出了梅 的特点和雪 的特点,告诉我们 的道理。《雪梅》(其二)中诗人追求的是 。(4分) 7.两首《雪梅》都出自诗人卢钺之手,你更喜欢哪一首 请说明理由。(2分) 综合探究拓展 五、【镜头五:拓展品诗】诗词大会进行到最后,大家开始进行多角度品析和“月”相关的诗句,让我们一探究竟。 1.[书写含月诗句]下面是参赛选手们吟诵的和“月”相关的诗句,请你补充完整。 (1) 松风吹解带, 。(2) 风鸣两岸叶, 。 (3) ,苍山夹乱流。(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