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92861

第四单元 艺术校园1.校园寻美 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人美版(常锐伦、欧京海)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218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校园,第四,七年级,京海,常锐伦,人美
  • cover
《校园寻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来源 《校园寻美》选自人美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材,属于 “造型 表现” 学习领域。本单元以校园为载体,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与生活之美,学习运用绘画、摄影等方式记录美、表现美。教材通过展示校园风景、校园活动等图片,提供了观察方法和表现技巧的示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让学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课时安排 2 课时 三、教学目标(基于五个核心素养) (一)图像识读 能够观察校园中的自然景观(如树木、花草、操场)和人文景观(如教学楼、雕塑、宣传栏),识别不同景观的形态、色彩、纹理等视觉元素。 学会从不同角度(平视、仰视、俯视)观察校园景物,理解不同观察角度下景物呈现的不同视觉效果。 能解读教材中优秀校园作品的表现手法,分析其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展现校园之美。 (二)美术表现 掌握简单的绘画工具(铅笔、水彩笔、素描纸等)的使用方法,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描绘校园中的一处景物,表现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尝试运用不同的构图方式(如全景式、特写式)组织画面,突出校园景物的美感。 能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用摄影或手绘的方式记录校园中的美好瞬间,做到画面完整、主题明确。 (三)审美判断 能够辨别校园中不同类型美的特征,如自然景观的清新之美、建筑的对称之美、校园活动的活力之美。 能对自己和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说出作品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线条是否流畅、色彩是否协调、构图是否合理。 理解美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培养发现美、欣赏美的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创意实践 在观察校园景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对景物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如夸张色彩、简化形态,创作出富有个性的校园美景作品。 尝试将校园中的不同元素(如树木与教学楼、同学与操场)组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画面感的作品。 能运用多种材料(如彩纸、树叶、废旧物品)进行拼贴创作,表现校园之美,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文化理解 了解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认识到校园中的建筑、雕塑、宣传栏等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 感受不同学校校园文化的差异,理解校园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对自己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认识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创造,培养热爱生活、热爱校园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有目的地观察校园中的景物,发现校园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生活之美。 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美术语言,通过绘画或摄影等方式表现校园之美。 (二)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从平凡的校园景物中发现独特的美感,培养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在表现校园景物时,如何运用恰当的艺术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校园美景‘盲盒’大猜想” 情境创设:教师准备一个 “校园美景盲盒”,里面装有校园中常见景物的局部照片(如教学楼的窗户一角、操场的跑道线条、树叶的纹理、宣传栏的文字片段等)。将盲盒放在讲台上,用彩色丝带装饰,营造神秘氛围。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学习、生活,对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但你们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校园里藏着很多我们未曾留意的美景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校园美景盲盒’,里面藏着校园中景物的小秘密。我们来猜一猜,这些局部照片来自校园的哪个地方,它们美在哪里?” 互动环节: 老师提问:请一位同学上台抽取一张盲盒中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其他同学猜猜这是校园里的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回答:(抽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