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天净沙·秋思 新课导入 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怀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1.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马致远的文学常识。 2.反复诵读品味本曲遣词造句的妙处,品味本曲的意境。 3.理解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作者简介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马致远的杂剧和散曲创作都取得了卓越成就。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其散曲扩大了曲的题材领域,提高了艺术意境,声调和谐优美,语言雅俗兼备,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天净沙·秋思》。其杂剧代表作为《汉宫秋》。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因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他也因此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悲恨的元曲。 背景资料 文体知识 元曲 是继唐诗、宋词之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 散曲 金元时期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用于写景、叙事、抒情。包括小令和散套两部分。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课文中所选的元曲,就属于这种形式。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散曲, 押“ɑ”韵。 诗词诵读 寒冷、萧瑟的秋风 天边,极远的地方,相对于故乡较远的地方 住户、农家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 [枯藤] [昏鸦]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断肠人] [天涯] 干枯的枝蔓 瘦骨如柴的马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 词义理解 初读感知 天净沙·秋思 曲牌名 题目 秋:特定季节 秋思二字概括了全曲的内容,暗含游子思乡的愁绪 思:是题眼,意思是“思绪” 读懂诗意 初读感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乌鸦:凄凉、哀怨、不祥之象征,往往与生离死别结下不解之缘。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读懂诗意 初读感知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 思家怀乡的漂泊人还远在天涯。 读懂诗意 初读感知 (1)《天净沙·秋思》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都是凄清、悲凉、感伤之景。 (2)哪句道出了游子的情怀,可以作为点睛之笔? 断肠人在天涯。 第一句写了哪个季节的景物?有何作用? 深秋。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冷的氛围,见秋末之景,动游子思乡之情。 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对全曲有什么作用? 运用白描手法,选取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意象,一字一景,描绘出一幅苍凉的深秋暮色图。“枯”“老”“昏”等词营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气氛,衬托了旅人内心的孤独凄凉。“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数不清的过客的无尽联想。“西风”即秋风,既点明季节,又增添悲凉气 ... ...